语文备课的几点认识和感受
潘家小学杨丽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孔老师的一句话流传了千年,凡事一定要有准备,没准备怎么行。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语文课上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很有道理。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备课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追求语文教育教学的真谛,让语文课堂做到富有实效。
一、备课时充分驾驭教材——“博采众长”
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说:“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你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
在语文备课时,我们只能将教材作为切入点,从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引发开去,向其他学科、其他时空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课标》指引下的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必须超越教材本身,充分地延伸和联想。
二、精心设计教师的“导”,强调学生的“学”。
一节语文课,串讲串问,已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教学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则是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师的“导”,加强学生的“学”的过程犹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了其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三、及时小结,不断提高。
课后小结也是备课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一堂课下来,肯定有可取之处,针对当时备课的初衷,或者在教学的环节中有什么新的情况和问题,课堂中又是怎样灵活机动的,都可以作为课后小结写出来,这对于今后再教这一类型的课文都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帮助。
大致讲语文的备课,应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备课要备自己。备自己有三层含义:其一,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你至少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作为语文老师只会照本宣科,选读教学参考书,是不行的。其二,老师一定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其三,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一定要有随即应变的能力,不能墨守成规。
其次,备课要备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能力、有活动的人,有时学生的思想非常新颖,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把握,正确处理,不能强迫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理解问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使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再次,备课要备教材。现在每个老师手头有教参、大纲、课程标准及各种各类的辅导资料不下十几种,每次备课,东翻西找,东拼西凑,完全是按图索骥。其实,老师准备教材,关键是把教材搞懂搞透,把教材的思想、学生的思想、老师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有创新思想,对教材的理解,老师应该有自己的深度。
教师备课要有备课的艺术,有了备课的艺术,才能追求教学的艺术,才能摆脱教书匠的层次,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