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与指导的研究”个人小结
发布时间:2016-1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映华

 

著名语文专家巢宗祺教授曾这样慨叹道:“我深感自己的语文素养无法和老一辈的学者相比,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在诵读上工夫下得太少。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诵读。”这诚为经验之谈。的确,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常说,一部好书,能够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读书,既能陶冶人的性情,开阔眼界,指明人们前进的方向,又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让孩子尽情徜徉于充满乐趣的课外阅读中,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作为一名工作十六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拙见。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定期组织学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藏书,我要求学生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来阅读,努力引导他们去读好课外优秀作品。除此之外,我还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建议家长利用节日带孩子买书,……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老师还可以根据节日、主题阅读活动、学生的情绪等的不同,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轻伴中不知不觉浸入阅读世界。
  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1)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驰骋在语文广阔的天地,遨游于语文浩瀚的知识海洋,就必须做好知识的积累,基本功的磨练。教完教材上的一些课文,我经常建议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一篇童话后,推荐学生选读《格林童话》,在学习了《三顾茅庐》后可读《三国演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学生版的各种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寓言、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最好的“零食”,让学生去咀嚼,去消化,直至烂熟于胸,最终真正变成学生自身的血肉。有些文字学生读了不一定马上理解,但是这是一个储存。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不可能一次性解透的,随年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了,自然会慢慢领悟。
  (2)巧设阅读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欲望。如大部分学生都乐于猜谜,却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要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的梯子争相抢看谜语书,偶尔还会自己出几个较简单的谜面。又如出专题手抄报,我提出学生们比较关注的环保话题,并提供“绿色小屋”、“环保哈哈镜”、“啄木鸟乐园”、“开心驿站”、“蓝天白云”等栏目让学生参考。学生要出好手抄报,必定得查阅各种各类的书籍、画报。于是,《生活小窍门》《大自然奇观》《少先队员在行动》《科技小天地》等书让学生传阅得不亦乐乎。
  (3)智创趣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班级里每天确保开展10分钟阅读活动——快乐阅读活动10分钟。每天轮流由一名学生主持,做到人人参加,内容、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兴趣特长确定,有课外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有猜谜活动,有讨论会,有翱翔在生字王国认字大比拼,有查字典比赛,有小巧手科技展览,有剪报王国”……多么有诗意啊!多么丰富多彩老师在没有原则的问题下,对主持人确定的主题、做法决不干涉,重在表扬学生在10分钟里的成绩,重在保证每天10分钟的阅读活动时间。全年二百多次10分钟,天天活动,天天自主。学生们说:10分钟十分过瘾!10分钟十分快乐!10分钟十分有价值!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采用卡片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设计阅读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阅读卡片,学生在阅读中有序可循,方向更为明确,也有助于逐步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把点滴收获记录下来,做到一篇一得,让他们自由抒发,写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新认识的几个字几个优美的字词几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学法领悟思想收获人物评价、释疑体会、写作鉴赏等等,均可以写。
学生在阅读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疑难字词或问题,不能让这些不解的东西永远搁在孩子的心中,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循环,形成在阅读中不爱提问题的惰性。有了质疑卡,便于老师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2)运用阅读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边阅边填。学生可选择一种卡片进行初步阅读,在思考的基础上,把卡片各项填好。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多扶,即多指导,多启发,多示范,学生基本掌握填法后就放手。填卡的过程中,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
  2、教师阅卡。教师要把阅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定期批阅,阅后,予于鼓励,引导指正,并针对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互相参考。
  3、卡片分类。卡片积累多了,可以按记事、写人、写景、状物分类,也可以按谜语、童话、寓言等分类……把卡片按分类放在自制的小盒子里或装在纸袋里,日后使用时就能得心应手。
  (二)采用多角色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己寻找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居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的阅读,很适合充当小导演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你所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或家长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你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举行一个小小朗诵会,你来评,也可以聘请老师当顾问;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张扬了个性,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三、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
  1、纵向评比。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阅读一篇文章加5分,五个5分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换一面红旗。阶段评比,看谁的红旗多。面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表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树立了竞争意识,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2、横向评比。每个月抽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阅读卡片汇编成小报在班级之间交流。每班各有两大本,名为获奖卡片入选卡片”,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览,供大家参观学习。这样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培养学自主阅读的能力。
  3、尊重差异。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你也能阅读历史故事了,真了不起!”“相信自己的努力,下次一定能阅读得更好。”“这个小点子真好,你帮助了老师,谢谢!希望下次看到你更好的表现”……
  4、期末参评。我每学期初,提出目标,一学期来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如期完成的或不能如期完成的,阅读卡片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够的,都列入期末的一项评定成绩。而且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的各项奖励: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 ,小智星”“小明星”“爱书星……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到各种奖项,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愿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指导,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最爱,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