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需要确定的重要内容,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会影响整节课的方向,具有导学、导教和导评的功能。备课中目标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基于有效性的考虑,制订教学目标。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备课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方法设计教学效果必然是不同的。我们不难发现,同一个教师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指引着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应着也达成着不同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备课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实际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大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出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教案。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源,基于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挖掘等个性化的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在原有教材中。搜集更多的背景素材提供给学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考虑学生的情况,提供与教材不同的教学内容等。
4、尝试多样的书写形式
备课过程是教师综合课堂各要素,在脑海中对实际教学情景的设想过程,是教育学活动的构思、预演过程,带有鲜明的个性化。教案的书写形式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着重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一节课的整体结构,记下关键的提问、指导、小结就可以了。至于那种“台词+练习”式的格式应该放弃,这样的形式可能使课堂处于教师完全的掌控之下,按照教师的思路执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可能造就僵硬的课堂。
5、探索科学的备课方式
语文教学备课工作的改进,还体现在备课方式上,当前,小学教师工作繁忙,尤其是语文教师,基本上担任班主任工作,更加显得忙碌。如何保障备课的有效性,是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现在各校基本上发放统一的备课本,教师一本都独立进行备课。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这样的备课方式效率比较低。是教师抄袭之风盛行,如何改进?既降低教师的工作量又保障备课工作有效,现在一些学校实行的集体备课与个人修改相结合的备课形式就值得肯定:首先组织同年级的教师对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情况分工进行备课,再把教案复印给其他教师,最后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对教案进行调整成稿。这样的备课既有利于节哀哦是之间取长补短。又有利于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发挥了教师的群体智慧,既有普遍的规律,又有个性特色。
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在新的理念下,需要改进的问题还很多。可在备课本上写下执教时最深的体会或疏漏之处,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可以积累素材,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