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新民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武进区潘家小学   吴新民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学生的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和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在认识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学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课件、画圆工具(圆规等)、研究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圆)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2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3、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把教学的新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二、学习画圆
1、圆是一个很完美的几何图形,那你会不会画圆呢?你准备怎样画?
2请同学们利用带来的材料或工具试着画出一个圆。
3、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是怎样画出圆的?
提问的时候有意识的先问利用圆形物体画的同学)
4、当然我们可以用不同工具画圆,但最常用的还是圆规。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 (2)定点 (3)旋转
5、请每位同学都拿出圆规在纸上画几个圆试试。
6、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同学画得不够理想,甚至有的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了?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7、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比较大的圆?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比较小的圆?
8、每位同学用圆规再画几个圆,然后选一个你最满意的剪下来。
9、跟剪长方形、三角形相比,哪个更难一些?为什么?(曲线图形)
    自主尝试画圆,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和成功的喜悦感。用圆规画圆,在自主尝试后让学生说说画得不圆的问题所在,使正确的画圆方法深入人心。
学生画圆的技巧由不熟练到逐渐熟练,由画任意圆到大小不同的圆,既循序渐进,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在剪圆的过程中自主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水到渠成。
三、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
1、现在圆剪好了,要是人家问你这是多大的圆,我们该怎么说呢?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之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那么什么叫半径、直径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之类的词。师:还真不好说?不过我们课本上介绍了几个概念,它或许能帮我们的忙,请打开课本到94页,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2、学生汇报。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圆心?同学们,你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
师:用哪个字母表示?
老师板演,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用字母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谁愿意上来画一条?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他能不能画对。
师:好,你来。(指着板演的一条半径说)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他画对了吗?
师: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师:那到底什么是直径呢?同学们瞧!这儿有三条线段,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
师:他认为是第三条,你们同意吗?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直径。
生: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片上画出一条直径。
(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师:直径我们一般用字母什么表示?
3、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94页“练一练”第1题,练习纸)
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新的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四、探索圆的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直径和半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看看里面还藏着怎样的奥秘?
2、那好,大家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桌两人先一起商量,然后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再想一想,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可以把你们俩所有的发现都记录在纸上,也可以只把你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发现记录下来。记录时要注意简洁与准确。第二,如果觉得研究没有方向,别急,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3、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展开交流与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
4、将你们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好吗?
5、结合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
6、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什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完全一致。 更何况,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7、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cm,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8、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认识吗? (阴阳太极图)
你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9、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0、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也曾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采用同桌互助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发现、探索、获取有关圆的知识,悟出圆的特征,使学生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互助精神。
选择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解决实际问题
几位飚车发烧友设想组织一次飚车比赛,他们找来以下几辆车。如果让你选择其中的一辆参加比赛,你会选择哪一辆,为什么?
数学起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努力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课至将终,而趣犹在。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