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级课题《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
武进区潘家小学区市级课题系列活动之一
——主题沙龙活动
一、时间:2013年11月28日
二、地点:学校支部会议室
三、参加对象:艺体综合办全体教师
四、主讲人:周黎洪
五、主持人:秦旭峰
六、主题:学科教学常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后续活动:严格执行各科教学常规,积累好的经验,经常组内交流。
主持人:今天是感恩节,我们集中一起探讨学科教学常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是一项重要和必要的工作。执行好教学常规对课堂效率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保障。我们特意邀请了德育处周主任来讲讲班主任对班级常规的做法,应该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
《重建学生班级日常生活、重构班主任话语系统》
教育处主任 周黎洪
整理人:谈冬玉
周主任围绕“重建学生班级日常生活”主题进行交流互动。目的是启发学科教师建立教学常规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性。
周主任提出三个问题上让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谈核心概念,让班主任的话语系统更新
周主任首先结合问题“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曾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指出教育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既不是树与树,也不是云与云,我们的理解和表达要准确,思维要严谨,对于身边的各种现象,我们要保持一种反问的习惯:这是教育吗?针对以前班主任工作太散点,缺乏系统性;太被动,缺乏建构性,新基础教育提出“系统建构”这个概念,目的是建立班主任工作体系,通过整体设计,集中于学生发展。班主任要培养系统思维,无论小系统、大系统,让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总之,不要让班主任工作碎片化、被动化。光有爱心、细心、耐心是不够的,班主任要更新话语系统。
二、谈班级规约,让学生的生活底色更明亮
话题二:班级量化管理与班级规约,周主任提出:我们要思考,班级量化管理与班级规约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学中的规矩与企业管理中的规矩、法律中的规矩是不同的,班主任要考虑规矩的教育价值。如果规矩为激励人、启迪人、引领人,那么在规矩中的学生生活的底色是明亮的;反之,如果规矩是扼杀人、压制人、束缚人,那么学生生活的底色将是灰暗的。我们制定班级规约不是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而是为了引发学生更多的主动的自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而不是配角,从而主动地创造更好的生活。
三、谈班级文化,让文化落实在学生身上
问题三:班级文化如何落实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班主任工作的三大文化特征:勇于直面自我,善于主动开放,敢于自我超越。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思维方式,这三大文化特质首先体现在语言系统,从大家的自我分析、积极研讨、实践尝试中可以看出。此外,学科教师们在各种交往关系中,从教研组实实在在开展的活动中,从教研组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能感受到这些文化特质。同样,班级文化最终落实在人身上,让人成为文化的载体,从具体的班级和个人的特色中体现,学生和班主任善于吸收、批判和重建,形成富有个性的个人和班级。
主持人:感谢周主任的经验分享,从班主任工作的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班级常规和建立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大家也要谈发展,让实践、交往和成长更专业。
吴文明老师真诚地表示,他很看好艺体综合组专业发展的团队,他对大家未来的发展谈了三点建议:
(一)大家要在专业的实践中,开展专业的研究,学习班主任工作案例的研究,深入的剖析,提炼问题,进而构建各自学科的专业共同体,营造共同的生活,促进共同的成长。
(二)大家要促成专业的丰富的深入的交往,要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促成更多的积极主动的交往,构建更丰富的交往关系,既不轻易怀疑否定自己,也不过分相信自己,在与相关人群的交往对话中,丰富阅历与认知,突破老师的局限。
(三)大家要提升主体的更深刻的专业的自觉,意识到我的成长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责任,要不断形成对教育的新认识,获得新发展。总之,建立学科常规是课堂组织教学的保障,经常思考从哪里来,到了哪里,去向又是哪里?
各科教研组长简要说明本学科教学常规。
音(张文波)体(王安石)美(谈冬玉)科学(顾晓明)
教研组长提出各自学科的常规,并提出质疑的问题。
主持人:在大家的观点交锋和思维碰撞中,大家认识到,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及思维方式,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努力,自觉提升自己专业实践能力。
总结:感谢周主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组织系统学习课堂常规,重建学科教学常规。争取学校德育处、教导处的支持,学习其他学校的研修经验,调整教研组工作节奏和方式,重构自己的学科话语系统,重建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共同成长。
最后,秦旭峰号召大家从学科常规抓起,让潘小教学之舟扬帆起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