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级课题《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
武进区潘家小学课题系列活动之二
——教学沙龙活动
一、时间:2014年5月28日
二、地点:学校支部会议室
三、参加对象:艺体综合办全体教师
四、主讲人:蒋 映
五、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后续活动:引发思考,实践中探索。
蒋映(主持人):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不管是音体美学科还是科学等,都要抓住40分钟的课堂效率。在不同的学段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线教师,探讨有效课堂,是最实际也是最基本的思考。希望大家各抒己见,交流经验也可以相互探讨一些具体问题。
王安石(体育教研组长):
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向自己提问,我觉得需要“五问”。
1、我已有效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了吗?教材都是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连接的纽带,他传递着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基本信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应该成为教材的积极建设者与使用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前提就是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
2、我能从培养学生参与主体意识等方面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吗?有效的教学环境应该比教学情境的范围更为宽泛,教师应该创设富有数学思考的问题情境,更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学科思想,只有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3、我做到合理分解个体任务与小组任务了吗?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我认为小组学习的前提应该是独立、自主,只有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合作的价值才会更高,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时要进行合理分解个体任务与小组任务。
4、我组织的课堂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吗?课堂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的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切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设计中体会学科特有素养的过程。
5、我的课堂语言表述准确有效吗?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该首先是正确的,其次是富有启发性的。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但是每一节课,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有效性不容忽视。
当然,我们在这里谈有效课堂,并不是否定新课程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是要反思这些理念在你的课堂上是否得到恰到好处的渗透。《源于实践的教学智慧》一文中说:“当前,反思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悟道后的螺旋上升”。
张文波(音乐教研组长):
王老师抛砖引玉,我认为要精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定位恰当与否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思想支配行动,有的课之所以低效,往往与教学目标不明有关。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正确处理好课标、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了解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情况,然后确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顾晓明(科学教研组长)
科学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就是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解决障碍,掌握知识。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我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其次要提供探究时空,营造和谐氛围;第三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掌握新知。
蒋映(主讲人):
大家探讨课堂有效教学,都很有针对性。我想在我们的课堂必须促进学生的互动。叶澜教授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低效乃至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孤立。课堂上尽管有所谓的小组讨论,但基本上是教师为了追求某种效果的一种摆设,是表面的繁荣,课堂的信息传递基本上是“师——生”的单向型,没有实质性的交往。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发现,促进知识的增值。同时,在交往互动中,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与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交往的前提;师生平等对话是有效交往的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交往的内在动力。
还要及时组织有效训练。组织有效训练是提高学科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训练要有针对性。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的学生,在训练的容量、难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各有所得,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其次,训练要多样化。一是练习内容多样化,二是训练方式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