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剪纸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对轴对称图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通过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在合作、交流、操作中产生得到锻炼,产生灵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奠定基础。
3.通过赏识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身手,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剪纸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色纸片等。
一、作品赏析、了解剪纸
1、欣赏:展现课前搜集的和课本第62页上的图案。
问:这些图案美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剪纸”)
2、谈话: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
3、介绍:这是迎春纳福的图案、这是喜庆吉祥的图案、这是以十二生肖为创作题材的彩色剪纸作品……还有山水、花鸟、昆虫、人物……
4、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想说什么?
5、揭题:大家说得真好。一张普通的纸在这些民间艺人的手中怎么转眼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创作剪纸作品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剪纸世界,当一回剪纸艺人吧!(揭题:奇妙的)
二、作品分类:
这些剪纸作品,有的与我们最近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有关,你知道这些作品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吗?
学生分类,演示对称轴
三、自主创作、探究剪法
(一)回顾:一次对折剪纸
1、出示:松树、心形、葫芦等图案。
回顾:回想一下这些轴对称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剪出的吗?
2、演示“松树图案”剪纸步骤。
引导:(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谁来说说是怎样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作品的?
明确:折——画——剪三步骤。(板书)
3、引导,对折了几次?没哪条边画的?想一想:如果沿另一条边画再剪会出现什么情况?
4、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剪纸比这个要难,想不想挑战?
(二)尝试创作:两次对折剪纸
1、引导:一张正方形纸除了可以和刚才那样对折一次,还可以怎样对折?指名学生演示。(明确对折两次)
2、学生折一折,找折痕。(提醒:每条线每个角要对齐,再压平)
师:对折后的折痕在哪里?找到了折痕,你下面在画图案和剪纸时要注意什么呢?展开之后,你发现什么?(两条对称轴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四份。)
3、课件演示62页正方形纸两次对折的剪纸步骤:
4、学生创作:(配乐)
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5、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三)尝试创作:三次对折剪纸
1、谈话::正方形纸还可以怎样对折?
演示:对角线对折两次,得到一个小三角形。还可以折成几折几次来剪?(对折三次)
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的剪纸步骤
2、指名学生演示折法。
3、活动:折一折,指一指折痕,完成作品。
4、展示作品,集体评价
黑板上的图案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四)一正一反折(叠剪)
1、引导:我们通过学习折纸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2、展示:平时我们在出黑板报或是布置教室时常常要用花边作装饰,比如象这些图案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课件出示美丽的花边图案,学生欣赏)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4、引导折法:看明白了吗?先把这张长方形的纸怎样折?(一正一反折)
指名学生演示折法。
自己折一折。折好后指出它的折痕。
强调:折痕在两边,画图案时对两边的折痕都要有一定的保留。
5、你会成功剪出一条美丽的花边吗?(要求:可以参考,也可以自己创作。)
6、学生独立创作。(配乐)
7、全班交流、展示并及时予以评价。
四、总结拓展。
1、小结:观察黑板上这些作品,有的是一次对折,有的是两次对折,三次对折,有的是一正一反多次对折,虽然折的方法不同,图案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轴对称图形。
2、拓展:了解剪纸相关知识。
五、课后延伸。
1、欣赏一组剪纸贴画。
2、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纸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