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武进区潘家小学 张文
教学内容:四(上)第7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71页的“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5%。
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资源:
学情资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例题这类求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例题是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借助实际问题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学习混合运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同时有利于学生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试一试,教材继续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认识自主地按顺序计算,在例题和试一试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出示:
(1)80÷10=8 (2)6×4=24 8+12=20 36 - 24=2
提问:你能把上面两组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吗?
说一说,这两道综合算式分别应该先算哪一步?
过渡:说的没错,这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今天这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板书: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1(出示例1)
引导:同学们,仔细读题,用心观察,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在表格中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买中国象棋要多少元?
买围棋要多少元?
一共要用多少元?
买围棋比买中国象棋多用多少元?
(1、2两个小问题直接口答。)
1、分析关系、列出算式
问: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元?”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买中国象棋的元数+买围棋的元数=一共的元数,请同学一起说一说。
2、交流算法、分享方法
过渡:你准备怎么列式计算的呢?谁愿意用分步算式来计算下?
(1)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2)除了先算中国象棋的钱,我们也可以先算买围棋的钱。看!
(3)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并尝试计算吗?请你在学习单上列式并计算。
12×3+15×4
(4)展示学生的算法。
联系生活实际,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5)比较两种算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计算完成后,别忘记答,来,我们一起来口头答一下。
(6)小结:在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可以同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7)揭示: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来重点研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完成补充问题
过渡:那到底买围棋比买中国象棋多用多少元呢?根据问题,我们只要怎么想?尝试列综合算式算一算。
(三)完成试一试
1、说说先算那一步?○ + □÷☆ - △
2、试一试。同桌交流,先算那一步。
(1)独立完成计算。
(2)交流算法
(3)思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4)小结方法。顺口溜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顺序。完成计算。
汇报交流,再次明确计算方法。
2、火眼金睛
先自己发现错误,全班交流,进行订正。
3、联系生活实际。
练习十一第3题。
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人均居住面积”的意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交流收获。
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