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是值得我们崇拜的,上帝选择了他或她,肯定是优秀的,我们要有充分相信上帝的眼光,要知道一个孩子出生时,上帝都在他心中播下了自尊、勤奋、乐善向上的种子。
孔子在二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再过二千年也不会过期。
补不是唯一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研究后进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搞疲劳战术,才能标本兼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也体现在如何教会后进生上,教师的水平也体现教会后进生上。
只要适合他们的方法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唤醒他们自信的风帆
多一份耐心和期待 适合他们的练习方式
多一些形象和生动 适合他们的理解方式
多一些复习和回顾 适合他们的记忆方式
【正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建议》说“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我们一线上课教师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教育工作因后进生而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会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更好地突破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这些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因为他们,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必须重复讲几遍。叫他们的名字比叫自己孩子多,教师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补课,他们成了语数英老师争夺的对象,补完语文补数学,补完数学补英语,因为一个也不能放弃。但是补不是唯一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研究后进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搞疲劳战术,才能标本兼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工作十几年来,后进生年年有班班有,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这是我们的良心和责任所在。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转化后进生的认识和方法。
一、 不怪学生笨 积极想办法
江苏省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是这样理解的,有一次,有人问洋思的蔡校长,你们学校的后进生是怎么处理的?蔡校长说,后进生是个宝,洋思少不了,我们就靠后进生,打出了品牌,成就了现在的洋思。其实,做一名教师,最头痛的是后进生问题,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也体现在如何教会后进生上,教师的水平也体现在教会后进生上。魏书生的观点很有辩证法,他说,后进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好学生就象小毛小病或者根本没病,不需用药,只要休息就能治疗,在教学上叫好学生不教而会,无师自通;而后进生,就像一个得了疑难杂症的病人一样,一般医生只能无可奈何,此生不可雕也。非得请高水平的专家才能妙手回春。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感谢后进生,教后进生,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们只有树立这样的观点,才不会责怪学生笨,从我们主观上找原因,不断钻研教材,研究方法,想尽一切方法去教会他,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这叫不怪学生笨,积极想办法。
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能教后进生者,有水平,谁拒绝后进生,甚至放弃,谁就拒绝进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好多教师认为这句话,不科学,唯心论。学生的差异之悬殊是客观存在的。但洋思人作为一句口号提出,一进洋思的大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大字赫然在目,洋思人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攻克了这一教育界的世界难题,创造了教育的神话,我认为这是洋思人的一种教育信念和追求,我们首先应建立这样的信心。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唤醒他们的自信
要想成就一个人,就培养他的自信;要想毁掉一个人,就摧毁他的自信。后进生一路走来,风吹雨打,受尽冷眼与责骂,已经是一根受伤的芦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找亮点,鼓励他,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只要我们老师心存爱心,转变观念,则处处能发现他的优点,有时傻得可爱。课前我们可以和他聊天,问问他的家庭情况,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有哪些朋友,沟通师生感情,学生就会信任和亲近老师。课堂中我们时刻用期待的眼神鼓励他,让他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回答对以后,及时反馈,可以鼓掌或者加颗小星星。在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加星办法,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奇效,让后进学生每天体验到成就感,逐步扬起自信的风帆。一线老师都知道,在课堂中谁最需要激励和关怀?是后进生。后进生长期以来受到教师的冷嘲热讽,学习情绪低落,很少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所以我设立了以上加星项目:
学习进步星。鼓励学生暂时不要和他人比,和自己以前比,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在我的教育信仰中,没有一个学生是天生懒惰的,我们要充分相信上帝的眼光,在出生时,上帝都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自信、乐观、向上的种子,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情况是因为受到了不好的环境和教育。抱着这样的信念,我想我能改变他们。我告诉学生,原来不做作业的,开始做就是进步;原来做作业速度慢的,现在比原来快一些了,就是进步;原来只能考40分,现在能考50分了,就是进步。这些现象都能够加星。
举手发言星。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举手了,认真分析,其实责任在教师。学生天生就喜欢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由于长期以来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思考和提问的意识不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表扬的少,严厉批评的多,学生回答哪能不出错,但我们教师常常不能容忍学生出错。长此以往,造成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毫无反应。没有了学生的积极互动,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对此,我每接一个班,总是精心备课,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设立加星奖项等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每次公开课后,听课老师都会说,你们班学生的学习气氛为什么这样好,我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每个学生是一盆待然的火,要靠教师去点燃。
助人为乐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人。主动为班集体服务、辅导和帮助后进生、有爱心的等同学都可以奖励助人为乐星。我们班也学习洋思中学兵教兵方法,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一位后进生。安排坐在一起,学习上在什么疑问随时可以帮助。
优秀学生不断得到助人为乐星,这也是陶行知倡导的“小先生制”,学生辅导学生,耐心比教师有时好,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容易发火,而教师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让学生觉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字迹端正星。学生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的现象很普遍。针对这种现象,特意设立了字迹端正星。旨在从正面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态度和端正书写的习惯。对于本来书写认真的同学给予鼓励,重点引导字迹潦草、作业马虎的部分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课堂练习时,在教师批改作业时,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
自习超做星 。大家知道,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习,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预习是学习的重要一个环节,但小学阶段,组织学习进行有效自习研究比较少,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不多,原因有二:学生缺乏自习的动力和积极性,组织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二,学生缺乏自习的习惯,因为教师长期以来讲授法为主,学习习惯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学习,离开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就无从学起,这也是现今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短,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从湖南卫视评选超男和超女中得到启发,一讲到超男超女,学生可兴奋了。我说:我们班也要评选出超男和超女,学生睁大了眼睛,觉得很新奇。谁能超做教师还没讲的新内容,哪位同学超做的多,就是我们班的超男和超女。同学们跃跃欲试,群情高涨。我又用名人的故事去激励同学,常州金坛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是自学成才的楷模。
同时利用学生好挑战的心理激励同学说,老师不教看看哪位同学就会做。每星期评一次,这一招果然灵,学生在课余争分夺秒地自学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提高。
三、多一份耐心和期待 适合他们的练习方式,
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教师应模仿天上的太阳把爱的阳光,关注的眼光投向教室的每个角落,后进生是课堂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我经常会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们,他们的回答可能令同学哄堂大笑,他们的板演可能错误百出,令教师无法讲评,我教育同学不能取笑他,应该同情和帮助他,因为他自己也想学好,他心里面出非常着急,我们老师更不能批评他,要像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一样,当一位学生做错后,他安慰同学说,我知道如果叫别的同学上来做,也会这样错的,感谢你为大家提了个醒。让学生感觉到错得有价值。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有这样题: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某旅游团有成人X人,儿童Y人,应付门票多少元?发现班里的吴――也举手了,我立刻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了他,他回答:10X+5Y,回答的是那么正确,而且声音响亮、干脆利落,一反平时那种木纳的样子。我叫全班同学表扬了他,他喜滋滋地坐了下去。我又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看到他两眼发光,小脸涨得通红,在他的脸上分明写着自信两字。由此可见,这部分同学是多么需要教师的关心和信任,只有每天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才能找回失落的自信。
人的先天禀赋存在差异,同样掌握知识,有快慢之分,聪明的同学一学就会,甚至无师自通,而部分同学则要反复几次才能掌握,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一二三、齐步走,用同样的时间达到一样的效果。例如在每一天的数学课上,当新授结束学生练习时,我巡视的脚步总是停留在班里几位后进生旁边,看看他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没有掌握,有没有学习的障碍,是不是卡在那里了,再俯下身子耐心地给他讲解。每当作业批改的时候,这部分学生采用面批的方式,点拨思路,启发他们思考,直到理解为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孔子在二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第一条就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再过二千年也不会过期。
四、多一些形象和生动 适合他们的理解方式
我坚信对于理解力不强的学生,要使他们掌握知识,首先教师上课要注意艺术,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为一般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的障碍是数学的抽象难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学习的,人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获得知识。所以我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经常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到,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法则和数量关系。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跨越,如何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呢?我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小明去郊游,带了4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让同学上来给两人分一下。同学先分每人2只苹果1瓶矿泉水,教师问:这一个蛋糕怎么分呢?学生马上说,每人一半。教师又问:这一半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呢?我们原来学的整数已经无法表示,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渗透了分数是分出来的这样的数学思想。
五、多一些复习和回顾 适合他们的记忆方式
后进生还有一个特点是记忆力不强,原因是他们理解知识不深刻,学习以模仿学习为主,不是有意义学习,几乎谈下上自我构建,所以要经常帮助他们复习,有计划、科学地安排,可以一个月安排一次,和遗忘作斗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的技能,达到熟能生巧。
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是值得我们崇拜的,后进生,这种提法本身是不科学的,上帝选择了他或她,肯定是优秀的,我们要有充分相信上帝,要知道一个孩子出生时,上帝都在他心中播下了自尊、勤奋、乐善向上的种子,只因为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教育,使他原本美好的心灵长出了自私、懒惰、颓唐、邪恶的杂草,因此只要我们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方法得当,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