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课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安石

 跳跃课教学反思

 

一、课堂流程紧凑,学生练习积极,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本节课是跨越式跳高的第一课时,我设定的目标是学生能按一定角度直线助跑并双脚依次过杆。在试教时我用的是体操棒进行教学,教学氛围相对有点枯燥,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后来还是改用橡皮筋进行教学,通过原地过杆——走过去过杆——跑过去过杆——不断提高高度——分层练习等环节,使枯燥的练习变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练习积极,氛围相对好多了。从小组展示看出来,通过大家的练习,都完成了我设定的70厘米高度的跳跃,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二、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激励学生

  本堂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愉悦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我始终静下心来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一直认为,如果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出现卡壳,那也是无关紧要的,在这堂中我也是这样做的。在课堂刚开始报数时,第一排学生报错了三次,我还是让学生继续报,直到学生报正确为止,然后再告诉学生正确报数的方法,接着才开始上课。准备活动时,让学生进行跆拳道踢腿热身,因为跆拳道项目是我校的特色项目,学生平时也比较喜欢,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事情,那是最好的激励方法。还有在跨越式跳高过程中,班内一个胖生叫唐琦,因为体重的缘故不能跳得很高,但在他练习的过程中,我始终鼓励他,为他加油,最终他竟也跳过了70厘米的高度。

  不过一堂课不管经过多少次的试教,要想百分百完美是不可能的,这堂课也不例外,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

一、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不够透彻

  由于自己是师范毕业,所以对于很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动作理解时不能够很透彻。就像这次的跨越式跳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只能想到一条腿起跳,另一条腿摆动,像林定荣老师归纳出了内侧脚、外侧脚,肯定是好多了。同时,在课的设计时,只考虑到左脚起跳的学生在小组内练,右脚起跳的学生到中间的跳高架地方练,没有考虑到让学生可以两边都试试,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我想这些都是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虽然自己也询问过别人,也搜索过百度,但这些终归还是要靠平时多积累,以后自己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同时在进行辅教材十字接力小组赛时,没有很好地对动作要求进行讲解和强化,这点也在以后要注意,辅教材也要进行动作技术的指导。

二、没有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一共分成8组,每组5人,目的是希望通过分组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同时发挥小组成员间互相监督、提高的作用。但是这次分组没有发挥各小组组长的作用,因为在练习时学生一个接一个太快,以致不能很好地完成要求的动作要领和轮换次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此时能让小组长管理好本组学生,那么效果肯定就更好了。

三、没有完全发挥某些细节的作用

  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自己认为还是别具匠心,比如准备活动的嘿哈踢腿,比如起跳点和助跑角度准备点的设置,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准备活动和学生助跑起跳环节的教学。但课后一想,其实可以更好!如嘿哈踢腿,可以从准备活动延伸到基本部分原地依次过杆环节,在学生左右脚依次过杆时,还可以喊嘿哈,让学生体会双脚依次过杆,提高练习效果的同时增加学习氛围。另外助跑准备点和起跳点的设置,能让学生明了助跑角度和起跳的区域,但后来课堂中利用不够,没有把这两个点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后来应该进行强调。

  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自己确实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发现其实只要用心肯定能上好一堂课。同时在以后上课时,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上要继续努力,这是师父的要求,也是自己以后要提高的侧重点。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