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发布时间:2013-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顾晓明

 

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了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口号。对于科学概念来说就是“做才能理解”,学生科学思维应该是贯穿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的。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儿童天性好问。科学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儿童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的天性为这种教学提供了必然。(现实中学生很少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而且年级越高越不敢提问,甚至都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制造的教学任务直接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氛围和环境,让儿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把多次任务转化为学生探究愿望。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最想有创意地玩,教师可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相结合起来。
学生在活动中有三种有层次水平体现:一种是被动应答,二种是自学适应,三种是自动创造。很显然,活动自主水平越高,对学生主体发展的促进就越大,但现有的教学活动中大多处于一、二种状态,即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停留在看、听、观察、记住、模仿、认同层面上,其主动性发展不够。主体发展教学要求教学追求第三种活动水平,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参与感知、操作、体验、讲议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即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这就是所追求的成功的教育。如何让学生保持高仰持久的探究热情也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