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诵读之门 享诵读之趣
——课题组阶段小结
武进区潘家小学 赵敏华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课下课,无休止批改繁杂的作业中我常常会困惑,孩子们到底从我们的母语教学中提高了多少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人文素养?怎样的语文教学才是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有无穷的潜力?“立志种树,必培其根”,通过实践觉得让学生享受诵读是最有效的方法。
入语言之门,首先得让耳朵享受美好的声音,乐意读出美好的声音。一直认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诵读能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张田若先生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在接受一个新班时,做的最多的是用各种办法让学生喜爱诵读,通常是先我示范,美美地读各处美妙的文字,教师和谐自然、悦耳动听的声音等于将文章的情调与情思初步的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将很快对文章产生好感。有了好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真正把自己置身在文章中。学生与文章的作者原本是相距摇远,互不相干,教师琅琅上口的诵读,在无形中学把这两者的距离给拉近了,然后用引读、领读、齐读等办法让学生去感受中国方块字的奇妙,诵读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尤为重要,通过体验,通过诵读,语言文字不再象一个个小石子那样索然无味、毫无感觉。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只要看到一段让我感动、让我叫绝的文字,我总会抽时间让学生诵读那些文字。简单清浅的韵文,趣味盎然的童谣、儿歌,言简意赅的古文,奇丽悠远的古诗词,多姿多彩的现代诗歌,这些语言,有节奏,有韵律,可吟哦,可朗诵,其韵味包含在声音里,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这学期学生人手一本《日有所诵》后,我通常会利用早读课让学生每星期读一个单元,从第一个星期的引导激趣到现在学生个个能兴趣盎然地自觉诵读,期间的滋味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美好。
在诵读中,真情、自然、情感体验是是第一位的,技巧则是第二位的。口诵文字,心入其境。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诵读中要少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应该往体验的方向走,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字在充满感情的诵读中实现了文字与心灵的完美沟通。夹竹桃》中“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这些话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完成了文字与心灵的完美沟通。
让诵读成为语文教学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让诵读成为习惯,学生爱上了诵读,也就喜欢上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这从根部对学生进行了有滋有味的语文素养的浸润与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