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参加了《基于师生主动发展,重建教学常规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本学期主要进行高年级语文小课题《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学习,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验。现把本学期所做工作进行梳理,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围绕“你为什么要读课外书”、“你认为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你平时阅读何种类型的课外书”、“你看课外书时投入吗”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较缺乏、课外阅读的涉及范围较狭隘、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二、展开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通过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是我们语文老师克不容缓的任务。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 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 ,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2、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们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3、 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 ,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 ,则采用仔细地研究 ,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