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惠云

 

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小学生的心智,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今的孩子没有读书的习惯,原因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
二、适当地进行读书指导,垫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或“为何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总之,儿童自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阶段,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