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
个 人 小 结
姓名
|
施春红
|
时间
|
2013.12
|
个人研究重点: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倾听能力的培养1
|
|||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班级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不善于听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老是要组织教学,提醒学生好好听课。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正是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的时期,所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的研究课题。
这学年我主要在让学生们重视倾听上下功夫。
1、让学生明确倾听的意义和范围
要让孩子知道课堂上的倾听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如果说现在的学生对老师话的倾听已不容乐观,那么学生对其他同学话的倾听更成问题。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去干别的事情……教师这时就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并告诉他们“听”的目标,在“听”中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激起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这样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了别人的答题,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虽然是低年级的孩子,也应该让他们明确认真倾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尤其是孩子明白了倾听别人讲话也是一种礼貌问题,每个孩子还是愿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孩子,在老师的提醒下认真倾听。
2、教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尤其是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我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认真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当孩子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的认真倾听可以给回答问题的孩子以鼓励、支持和尊重,同时,其他孩子看到老师倾听的眼神和动作,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倾听状态,认真接收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来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了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对于那些能倾听的学生,我会即时表扬,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