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总课题学期总结
这一学期来,课题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丰富质量内涵之路,致力全面提升学校品位"这一总体思路,根据武进区教研室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要求,树立"科研引路,教学创新"理念,不断丰富"科研兴校"内涵,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发展而服务。
一、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和校本培训时间,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和培训的各项工作,有效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市、区级培训,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全面学习培训2011版新课程标准,纳入学期校本研修。组织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二、 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9月,组织张文波、谈冬玉、鲁利玲、鲁秋兰、汤凌云老师参加了新教材培训,张琴仙老师参加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实务培训,汤凌云、陈丽、王玲老师去无锡参加了“有效落实德育目标,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研修班”。10月,张文、蒋芬、钮丽英老师参加了小学数学学科E学习培训。杨唯洁、汤凌云、陈丽老师参加了小学英语学科E学习培训。11月,施春红、徐雷波、鲁瑶老师参加了武进区小学语文学科E学习培训,钮里平、殷春亚、赵敏华、赵雪芬、杨丽娟、陈燕青老师观摩了2013语文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12月,安排新教师王玲参加了全国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施春红、赵敏华、陆雪梅老师参加了2013年常州市“青语会”年会。
2、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案例评比活动。组织老师参加“蓝天杯” “师陶杯” “武进区教育学会优秀论文”等论文评选。我校杨丽娟、吴新民、鲁燕老师获“蓝天杯”二等奖,蒋映、杨唯洁、赵雪芬老师获三等奖。在2013年度武进区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中,张文老师获一等奖,陈映华、唐飞云、汤凤琴老师获二等奖,赵敏华、施春红、鲁秋兰、韩英、翁惠琴老师获三等奖。
3、教师专业成长初显成效。赵雪芬老师在武进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中获二等奖。11月初,我校承办了区信息技术观摩活动,鲁瑶、陆雪梅、唐飞云、杨唯洁老师上了公开课。
三、深化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规范的管理是提高科研实效的保证,是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做好四大主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科室牵头,组织课题组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坚持教科研过程的规范管理 本学期,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写好课题学习记录、会议记录,填写好课题活动登记表,制定好课题活动计划,撰写好课题活动总结。使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内涵。从管理中求质量,从管理中求规范,从管理中求发展,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增添教科室的亮点。
推进校级小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立项的12个校级小课题继续进行研究。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每位教师,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使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措施,总结得失,写好教育随笔,以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课题只是一个平台,思考和分析才是本质。因此,倡导课题组成员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习惯。小课题大部分已完成资料整理工作,并形成了结题报告。
四、设想与反思
在教师中启动、开展学校小型课题研究活动,实实在在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入手,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树立“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潘家小学 钮里平
2014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