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 个人小结
发布时间:2016-0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唯洁
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
个人小结
姓名
|
杨唯洁
|
时间
|
2015年12月
|
个人研究重点:师生主动发展
|
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而学生的主动发展离不开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有效指导,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应首先主动发展。过去,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形式主义的常规,很少能通过比较合理的手段衡量教师,教师得不到主动发展的空间,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备课无新意,教案照抄问题十分突出,并且这样重复、无效的劳动,束缚了教师们的手脚,使他们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关爱学生,更无暇搞教研教改。为打破这些弊端的束缚,实施备课改革,改那些照抄的、与课堂教学不相适应的教案为内容全新的、少而精的微机备课。教案内容及形式都有所创新。首先是内容的创新,每课的教学目标除知识目标外,我们还增加了能力、情感目标,同时,还设计了知识的生发点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在每课教学目标之后,均设有三类达成目标,我们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达成目标,以体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的思想。
作业改变教师"独批"现象,激发学生"三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作文的批改为突破口,进行了学生自主批改作业的改革。由于在批改中我们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们批改的能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学生也学会了互相学习、协作共进,彻底改变了教师怕批、学生怕写的难题。
我们利用每月一次的"教研周"(一般为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研讨。研讨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研讨、教学反思和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达到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取得一项收获的目的,并将研讨结果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和存档。
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都踊跃发言,教研气氛十分热烈。不管是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能从中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一些问题,课堂实例中受到启发,收效十分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