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个人小结
发布时间:2016-12-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施春红

 

“指向师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常规重建的行动研究”
个 人 小 结

姓名
施春红
时间
2016.12
个人研究重点: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倾听能力的培养4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倾听质量。
通过我对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老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倾听”。
(1)提问要会“情境创设”。在我们低段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要一条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我们深知生动有趣的情境,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如我执教《云房子》时,设计了一个这样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小鸟,小鸟,你在这宽敞的礼堂里干什么呀?有学生说:我在宽敞的礼堂里尽情地舞蹈。老师:哦,那是你专用的舞蹈房啊!这里肯定将诞生一个舞蹈家。学生乐了。有学生说:我在参加阿姨的婚礼。老师:多气派的婚礼。这礼堂够宽敞的。学生在情境中认真地听着,专心地思考着,完全融入其中。他们俨然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仿佛就在这个宽敞的大礼堂里。这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趣,更激发了学生的“智”。有的希望在倾听中受到启发,有的在快速地修改自己的答案。学生的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这精彩缘于“认真倾听”。
(2)提问要会“故弄玄虚”。此中提问,问题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倾听,集中学生听的注意力。用一句句“煽情”的语言激起学生“想听、愿听”的欲望。这种提问在“听读”中用得较多。例如“听写”,在听写之前,我总是先让学生听我读词语。一般先听3——5个词语。听过一次,就请小朋友用笔“复述”。在听读之前,我往往这样提醒:“小朋友,比耳力的时刻到了。”唰,学生都摆好了架势。“侧耳倾听”用在此刻最合适了。听完后提问:“聪明的,告诉我,你听到了哪几个词语?请写在本子上。”在听读中比较句子是我常用的听读环节。“谁的耳朵灵?你听出其中秘密了吗?”此话一出,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侧耳倾听”。当然,我们用的最多的是:听老师读,听录音读,听同学读。在听读之前,我们往往这样提问:“我们不比智慧,比耳力。谁的小耳朵最灵,告诉老师的话儿最多?”每每此时,教室安静得出奇,再淘气的孩子也会听上一会儿。由于老师的“故弄玄虚”,学生的胃口被吊得老高。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被激发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提问要会“化繁为简”。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尤其是老师的课堂提问。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提问模式。太多太多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有时,学生摸着了“门道”,自然可以边玩边应对。于是,在学生眼里“倾听”也便没有了意义。所以,学生的倾听习惯与能力每况日下。于是,我们的口号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必须立马精简提问。把教案中的许多“?”转化为“。”,减少随意性的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明确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次明确的倾听机会。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