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和指导研究”学期计划
(2016.9-2017.1)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特拟定此阅读计划。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2、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4、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二、研究内容:
1、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大语文观不仅仅把语文视为工具,而是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线,打破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老观念,坚持课内外并举,协调好两者关系以求互相促进。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主要要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同时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会精读、泛读,知识吸取和积累的技巧,做到读有收获,读有成效。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研究。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师——生——书三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
三、研究过程
1、在阅读书目上,做到内容充实和落实。
课题实施期间,要求班级学生课外阅读“必修”内容在原《古诗必背70首》基础上补充《杨红缨童话系列》、《小海豚心灵成长故事系列》、《感动小学生100个故事》、《上下五千年》等课外读物。充满趣味性的书籍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体现个性诵读:
个性诵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甚至在诵读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这种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界,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诵读体味内化提高。
3.坚持温故诵读:
每日语文课前坚持2分钟的温故诵读,每月一次集中盘点大诵读。在选择兴趣阅读中,我们精心选择了30多部儿童文学名著推荐、指导孩子们阅读。
4、在阅读时间上,做到时间落实。
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主要内容为兴趣阅读,包括名著、推荐读物等等。每周二早自习为经典诵读时间,诵读内容为《唐诗宋词》优美散文等。我们还举办了5次读书会活动《我喜欢的一本书》,孩子们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撰写一定量的读书笔记给予进一步的督促。
5、在资料的整理归档中,重研究形成性资料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