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阶段小结(钮晓萍)
本学期,开始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学期的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 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将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本学期,我班图书角藏书人均超过3本。经过调查,发现,每个孩子基本都读了3本以上。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孩子们都积极争取上台为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其中有孩子们自主选择的课外读物: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以及反映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一些小故事。更多的孩子们选自《金色的小船》和》《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里的一些十分有趣的故事。
二、 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当学生读完故事后,我会让孩子们进行评价。开始时,孩子们主要针对读故事的学生进行朗读评价。再后来,我就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谈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评价。除了利用课前阅读课外书籍,在夕会课上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方法就是读开篇一两个章节,在读的过程中,在精彩、紧张、感人处创设悬念,随时提出问题,随时请学生解答。读完一篇,让学生提出有意思又不明白的地方,予以解答,或在精彩、紧张、感人处创设悬念,买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给学生阅读期待,以此激趣。本学期,向孩子们推荐了《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草房子》《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中外名著。
三、 读书方法指导:选择书籍;学会积累
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所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对书籍的选择很重要。
在我们的图书角,我对那些宣扬暴力、无厘头的书籍让学生拿回家,并告知家长给孩子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一类是故事类:中外经典童话故事为主。第二类趣味性书籍:动植物、天文、地理。第三类科幻故事类。另外可以逐步开始阅读青少版的中外名著。在阅读过程中,将学习课文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如最常用的简单的方法就是是积累词语,勾画好词。并提醒学生:学过的词语可以勾画,没学过的,你觉得很美、很生动的词语更应该积累勾画。这就是课外阅读带给自己的知识。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