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与指导的研究”
个 人 小 结
姓名
|
陈子洁
|
时间
|
2017.1.2
|
个人研究重点: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
|||
本学期,我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了研究。现将这学期来本人的研究进行一个小结。
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推荐优秀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即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教师、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书籍,如动物画册、绘本等。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教师和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作为教师或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自足选择的权利,让她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
四、老师或家长与生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1)尽可能地多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
(2)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教师在课内学习时,也应如此。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五、展示成果巩固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可以每周抽一两节课时间进行阅读和交流,并展开评比,一组为单位,表现好的给于奖励。 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