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和指导研究”学期总结(施春红)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施春红

 

“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和指导研究”学期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施春红
经过一学期的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和指导研究,现总结如下: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  
我们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当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我会让孩子们进行自主评价。开始时,孩子们主要针对读故事的学生进行朗读评价。后来,我就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谈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除了利用课前阅读课外书籍,在课下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读完一篇,让学生提出有意思又不明白的地方,予以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期待。
、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 
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挑选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声有色地读给他们听。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语言,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补充,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我注重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当学生的作文中运用到课外阅读的精髓时,我总是极力表扬。学生们你追我赶,在班级中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传授方法,学生会读。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语言描绘,我针对不同的文章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有时可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有时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非常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我就充分利用教材,结合读书活动进行教育和渗透。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的不同,采用精读、略读方法。对于文笔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查找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对于一些内容浅显的文章,可以快速阅读,只要了解大概内容即可
 、丰富形式,使学生。 
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我们应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到阅读的无穷乐趣。每周,我都会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有的讲趣事,有的背古诗,有的则一则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这样的交流,沟通了学生信息的渠道,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们兴趣盎然。学校开展的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的评比活动我们积极参加。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不同的主题将学生的阅读面拉得更宽。他们能自己搜集和组织材料,精心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了源头活水,从而厚积薄发,常常是说话妙语连珠,写句子意到笔随,我及时鼓励。他们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