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学期总结2017.1)
本学期开始正式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按计划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为:“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促进师生互动”。一个学期以来,围绕这一重点,课题组开展了多项扎实有效的活动,现将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扎实的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研究
为提升课题组整体理论水平,本学期重点组织老师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上海教科研》、《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借以提高老师们的理论积淀,学会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法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学习有关师生互动的专题类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老师就本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展开微型课题研究。本学期,老师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二、加强高效的互动研讨,推进课题研究
围绕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并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每位教师通过不断“调适”个人的教学习惯、行为方式、角色地位和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上,积极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合作交流和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的人格。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单元内容的关键,并精心设计教案。我们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每位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英语教研活动,不断充实自己。只要有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大家都会积极参加。本学期我校全体英语教师都上好了教学研究课,其中鲁利玲老师参加“省名师送培”活动,还被评为常州市第十一批学科带头人、常州市师德模范,老师们在活动中展示的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技艺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锤炼。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深入推进课题
1、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积极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他们乐于活动其中的空间。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学生生活于其间,它对学生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与日常接触中,教师尽量使用英语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用英语交流,学生问答、小组讨论,也尽量用英语表达,必要时可以借助手势语,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语言交际的“小社会”,使口语获得相当可观的亚母语语境,时刻保持学生所受到的英语语言刺激的纯度,积极促进师生互动的形成。
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用最为简单的手段,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任务或活动,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心态,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语感,感受成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
(1)家校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学英语、用英语的机会
英语是第二语言,学生接触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利用校信通、班级QQ平台等方式,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指导相应的英语学习方法、推荐优秀的英语学习资源,家校紧密联系,创造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更多机会,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强化语感的形成。
(2)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辅助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是在课外创设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情境教学的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为此,我们创设了班级英语角、组织开展了各年级英语整班朗读比赛、英语角布置比赛、三年级口语检测、黑板报比赛、英语短剧比赛等,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鼓励学生们拓展相关英语文化知识进行研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中三(5)班全体学生代表我校参加武进区三年级整班朗读暨口语交际比赛中,并获一等奖。通过这些实践,我们发现,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的有效途径,是英语语感强化的又一有效方法。
四、思考与困惑
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在逐步提高,但如何使研究的深度更深?研究的角度更新颖?如何降低老师语言素质不高对师生互动的负影响?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创设什么样的真实语言情境?这些都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2016-12-29
汤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