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语文课外阅读组织与指导研究的总结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关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文化积累、发展语文素养。
“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课外阅读亦是如此。对刚入校门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没有兴趣,事情做起来总觉得索然无味。要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开展好课外阅读。
2、课题界定本课题是根据当前学校教育的形式,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
的培养,让兴趣之帆引领孩子们去远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有用人。为在黑暗中摸索的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
3、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课外阅读的理论
2、格塞尔的儿童心理发展论(成熟说);
3、;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
二、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心理分析:
现在的孩子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又有较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因此识字较早,识字量也比较大。上一年级了,孩子感到校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重要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苏教版教材编排比较有特色,提倡识写同步进行,多识少写。因此入学一个月左右,孩子们在学完拼音的同时,也认识不少字了。这时,我决定鼓励他们说:“小朋友们现在已经学完拼音,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了,想继续和可爱的笨笨猪做朋友吗?那就像老师一样开始读书吧。”
三、总结研究的策略、过程和方法。
1、文献法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并鉴别评价,归类整理,进一步证明本课题研究的内涵、目标、内容等理论问题,形成科学的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2、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进步确定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使课题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突出重点。
3、行动研究法
第一步“诱”——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二步“逼”——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三步“赏”——感受读书的喜悦
4、经验总结法
依据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育实践所提供的大量事实和现象,进行理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四、具体开展的活动
1、定期开展读书、讲故事、朗读等竞赛活动,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内容是复述课文、即兴演讲、讲故事、说笑话、脑筋急转弯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能在课上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且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交际。
2、指导学生多积累、多背诵。坚持每天背诵校本教材《润学琼林》,鼓励学生自己课外找一些古诗背诵。与副班主任协商,利用空隙时间给孩子们教学中英文每日一句,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并教一些新的
3、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在班级成立图书角,要求每位学生在大假返校时带几本书,统一放在图书角里,实现资源共享;。
4、搞好学习互助小组,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学生自己结对子,互帮互学,互相监督,以好帮差,以差促好,以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科成绩。
5、定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出“读书小能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激励的作用。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有些孩子基础太差,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家庭内的读书氛围还有待提高。孩子需要一个读书的榜样而不是监督者。
3、以后要改进方法多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
建立平台创设情境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可以建立一些绘本剧,给孩子们一些表演的机会。
周英
2017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