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学期小结2017.9—2018.1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学期计划,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本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校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农村小学的孩子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三是辅导时间少。这对于综合素质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2、借助班级图书角和学校连廊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
五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除对中外童话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险故事、IQ益智类书籍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
为了给学生创造书香文化氛围,我们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参比赛,增强阅读意识。
我校十分关注的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赛事,每次机会都牢牢抓住,鼓励学生大胆、广泛的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结合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下列活动:好书推荐、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之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2)师生共读,形成气候。
与文学名著对话,与文学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心得写体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都进一步增强了。
2.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
通过这些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操作样式,及:提供平台,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4.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