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级课题《创建棋文化特色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学期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根据课题组主要成员和校本课教师的提出的合理建议,棋文化校本课程调整如下:原来学生的走班教学改为教师走班,同时调整棋文化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第四次修改。确定了潘家小学棋文化课程内容框架:分读史明智、棋艺修炼、棋道弟子规三块内容,重点教学棋艺修炼,学生只有懂棋、会棋,才能爱棋、乐棋。要求任课教师按年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二年级掌握棋子的走法,三四年级学会简单攻防方法,穿插学习潘家小学棋文化通用知识。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
因此课题研究的内容也做了一些调整:
1.加入了学校关于棋文化校本课对学生素养提高的分析研究。
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以原来校园棋文化的建设延伸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结合学校“起步教育” 特色的实施。
3.调整原课题设计的课题内容,重新分工。
一、根据达成学期初目标计划本学期总结如下:
1.在已有课程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学校棋文化特色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
2.初步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标准,全面落实实践和评价工作。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原有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调研,从各个层面落实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与方法,逐步体现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二、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挖掘,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的布置,班级棋文化的建设。
2.学生原有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研究(通过一系列关于提高学生素养的个案研究,调研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
3.家庭教育对学生素养形成的影响(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重视孩子的品德形成与习惯养成)
4.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棋文化特色教育建设(主要通过了解棋文化、历史故事、人物魅力等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化学生心灵,浸润童年,在行动中体现。)
5.情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合校训“走好每一步”的思想内涵,践行“情知”课堂评估方案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
6.通过班级文化、班队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7.《棋道弟子规》推进家校联动(在上学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棋道弟子规,践行棋道弟子规,深入到学生内心和学生家庭。)
8.棋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在原有棋文化-《读史明智》《棋艺修炼》《棋道弟子规》的基础上整理出适合学生背诵和记忆的故事、儿歌、口诀。)
三存在问题
1校本课程开设面太广,实施“三棋”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水平不易提高,乃至于学生兴趣也不会显著提高。
2教学研究开展不深入,还没有形成我校独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按年级授课不明确,还没有我校特色的教材。
3学校组织的比赛太少,孩子们没有练习机会和比赛锻炼,表扬机会就少。面不广,选择尖子机会少,没有成绩,影响力不大。
4对棋文化环境渲染做得不够深入,教研活动开展较少,没有形成研究氛围,积累的资料不够丰富。
5棋文化教育对孩子的素养没有做好个案及调查,家校联系工作做得不够,特色教育还没有达到大家的共识。
四今后设想
1根据我校实际,开设一至四年级象棋和围棋课程,重点打造象围棋。
2成立棋文化特色办,1名棋类专职教师,1-2名兼职教师。这样集中也更利于校本课程发展。
3扎实课堂教学,做好少年宫提优工程,专业培训合作,有一支能打出影响力的小棋手队伍。
4打造棋文化班级特色,成立班级棋社,每学期比赛设置:(1)2-6月安排潘家小学象围棋定级比赛,校内定级15级-5级。(2)9-12月班级联赛,进行团体赛,每个棋种3名棋手,1名主将,2名副将。(3)潘家小学成人少儿对抗赛,每月最后一周,安排小棋手代表历练,小奖品鼓励。
5加强个案分析和经验总结,针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进行调查研究,发表相关棋文化特色教育的论文。
201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