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区级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2-04-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鲁利玲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鲁利玲     
所在单位   武进区潘家小学 
申请日期   2012115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鲁利玲
34
小高
英语
潘家小学
教研组长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曹美琴
汤凌云
汤凤琴
 
 
杨唯洁
陆品玉
鲁秋兰
中高
小一
小一
小一
小一
小一
中高
中高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负责课题的理论学习
负责课题组学生活动
负责课题组教师活动
负责学生教师成果的汇总
负责中年级校本教材的整理汇编
负责高年级校本教材的整理汇编
负责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
负责各项资料的分类汇总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全球文化高度融合的环境中,语言作为一个全民的交际工具,具有非常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社会未来主体的学生来说,学好全球性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学好作为多国官方语言的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有着长远的影响。英语语感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把握不住语感的本质,从而导致英语教学“高投入低收效”的尴尬局面。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虽然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总让人感到不自然、不地道。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方面,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感及语言习惯的养成;学生自身方面,由于母语的干扰和缺乏真实语言环境,随着知识的积累,教材难度的加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社会方面,英语不是母语的语言环境限制了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所不在,而语感则是语言的灵魂,它是我们对语言的感知,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语用。我们平时说话,就是凭借自己的语感来组织的,在说话过程中早已摒弃语法概念。话语如何表达才能达意、通顺,完全是根据语感来进行的。有些人说话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有些人则磕磕绊绊、词不达意。这就是语感能力的差别。叶圣陶先生曾作出如下评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李海林在其《言语教学论》中提出:“语言认识过程主要靠知识,语言运用过程主要靠语感。”这就强调了语感之于语言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交流与运用,而语感则是作为语言信息交流的根本,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语言,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所以语感能力的培养应作为当前英语教学的重点。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s intuitive reactions in approving or rejecting a particular mode of analysis.
广义地说,语感就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或语言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的、丰富的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高度的敏感性是语感最突出的特点。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语言熟能生巧的表现。英语教学中,语感便是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了外语学习的高效率。
策略即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多元学习途径,主动与被动结合,内部与外部相协调,形成学习者不断积极获取学习资料,提升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经验体会。有效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感。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有效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策略。
2、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四)研究内容
 
(一)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目标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英语语感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策略的研究
1、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促进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研究。
教学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不仅如此,教学环境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向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利用环境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环境的优化:
1)心理环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无形的、动态的环境,如人际关系、教学气氛、群体规范、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
2)物理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编排及自然条件等。
3)语用环境: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并保持刺激的纯度等。
2、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感的研究。
1)利用文本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研究。
Ⅰ发掘文本,以兴趣为支点,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文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光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的英语素材,拓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Ⅱ解读文本,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渠道,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语感的提升,在此我们有必要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提升其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经验体会。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的能力,体现出对语言信息的灵敏度、准确性;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自如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
Ⅲ运用文本,以活动为载体,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语言实践逐步形成的,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所学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
2)语言有效输入与输出的研究。
语言的习得要经过输入、内化到输出三个环节。大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来说是重要也是必要的,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而有效地输出是输入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语言输入的质与量,保障语言输出地有效性,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保持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语感的研究。
1)家校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学英语、用英语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不可能解决的。”由此可见,教育不单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我们更应该重视家校之间的配合,重视和家长的联系沟通,以达到共同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教育的真正价值,也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的表现,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得力助手,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2)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辅助课堂教学。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是在课外创设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它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关联,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的有效途径,搞好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阅读、研究、分析关于国内外相关教学理论与策略,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三)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形成教师高效的教学行为。
(四)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段、学生个人等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五)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20121月—20126月)
1、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分工。
2、组织实验人员学习,开展培训,提高对小学英语语感的理培养的理性认识,积极进入角色。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初步研究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目标,邀请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 中期实施阶段(20129月—20136月)
1、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各阶段的具体活动。
2、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
3、进行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定期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论文交流。
4、进行阶段性的实验汇报,调整实验计划。
具体安排如下(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各研究内容同时进行但有所侧重):
2012.9~2013.1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促进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研究”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语感的研究”为研究重点。
2013.2~2013.6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感的研究”为研究重点
第三阶段 后期总结阶段(20139月—201312月)
1、对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效果作调查与测评,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组织实验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完成课题终结报告;
3、邀请专家及主管领导鉴定研究成果并结题。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本课题于2013年12月一轮研究结束时,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集;
    2、个案集、反思集、论文集、校本阅读材料汇编;
3、提升学生英语语感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专家指导。对于本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2、组织机制保证。由教科研中心组成员组成课题研究领导与管理小组,加强过程管理,确保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3、研究队伍保证.
课题组核心人员(其中常州市学科骨干教师1名,武进区学科带头人2名),理念新颖,科研能力较强,对英语教学有其独到的见解,有着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课题研究队伍定期参加理论学习、课堂观察与反思、教学研讨等活动,将学、思、教、研融于一体,将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