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棋文化校本课程继续秉承“走好每一步”的校训,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目的,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效应,努力实现通过棋文化特色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1、通过课堂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本学期秦旭峰老师开设一年级围棋《棋艺修炼:连接 读史明智:弈秋》公开课,进行了研讨。
2、开展象围棋“应众”比赛即成人少儿象围棋对抗系列赛,让更多家长及棋类爱好者参与进来,提高了棋文化氛围和学生的棋艺水平。
3、根据实际情况,本学期对棋文化校本课程作第三次调整。把原来一至四年级教师走班制改为一至二年级象围棋教学,一年级围棋,二年级象棋,国际数棋和国际象棋建立学校棋类兴趣小组。原因之一是通过实践国际数棋进行社团培训已经能达到良好的效果,4位年级组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在上半年取得省三等奖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国际象棋是缺乏师资。原因之二是如果一种益智类游戏在一个学年中孩子还没有学会或真的不敢兴趣,也不要强求学生喜欢或擅长。在第二次课程调整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基本棋艺在一二年级就可以掌握,到三四年级还不会的,已经不能强求,三至六年级学生可以进入少年宫活动小组(提高班)或者学校课间棋类活动时间参加活动。
树立科学的资源意识,学校课程的开发依赖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课程的开发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磨练棋艺,从周二至周五中午时间,有空余时间的孩子可以到专用教室练棋,做好登记。孩子们交流棋艺,沟通感情,交个朋友,做个棋友。
4、棋类比赛促提高。王东明老师由于负责象棋队参赛积极,成绩显著,被常州市评为棋类比赛优秀组织奖。体育节弈趣盎然比赛采用班级团体赛,成立了班级棋社,成人少儿对抗赛已成功举办了三次(10月至12月),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我们通过校信通告知家长,教育网新闻报道,这些都为营造棋类文化氛围起到良好的作用。小棋手的表现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利用全校集会时间进行了表彰,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通过扎实的课堂教学、少年宫的提优工程和专业培训的合作,我校已经有一支能打出成绩的小棋手队伍。
5、课程形成体系,以学校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为前提,开发综实课程,让学校特色建设和课改相结合。本学期第四次修改学校棋文化《畅游弈海》校本课程,力争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走向农村小学前列,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6、11月22日至24日,中国棋文化峰会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海韵戴斯度假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峰会是由中国棋院直接领导,由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广东省棋类协会主办,阳江市围棋协会和广东东湖棋院承办。这次盛会云集我国棋坛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学界、商界、政界中热心棋文化的重量级人物,围绕“三棋进校园、提升民族素质”的主题展开为期两天的高层讨论。秦旭峰老师代表学校对实施“三棋进校园”的情况作了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他的峰会征文也在全国数百篇征文评选中获得铜奖。
秦旭峰老师代表学校发言,潘家小学致力于以“棋道”为主,“书道”、“孝道”为辅的“三道”教育,目的就是传承民族素质教育。他说跟兄弟学校取得的成绩相比,潘家小学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次参加活动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棋类竞赛的成绩跟大家不能比。潘家小学致力于棋类活动的普及,能让学生会棋并喜欢下棋是现阶段的目标,主张让孩子下自己的棋,培养他们认真“走好每一步”的品质。普及和竞赛区别较大,普及要求老师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渗透棋道的培养,考评的标准是所教学生普遍表现出会棋、爱棋和乐棋。竞赛成绩的提高必须要有专业老师指导,这一点对师资要求很高,往往取得竞赛好成绩的学校都有专业棋手做教练,不少还是职业高段棋手,而潘家小学因地理位置的影响得不到专业的指导。但是潘家小学能采用校内多种小型比赛、校外交流赛等形式保持学生下棋的兴趣,激发求胜欲望,不断地促进学生棋艺的提高。同时,他还介绍了学校自编了教材,曾经采用学生按兴趣走班学习等情况。何云波教授作点评,肯定普及棋类活动的重要性,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问题与对策
1、缺乏专业指导,通过专家引领,共同研讨,提高校本课的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为此,我校积极参加苏锡常象棋特色交流协会的活动,探索小学棋类教育的道路。2015年1月16日,我校将参加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举办的苏锡常象棋特色学校年会,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
2、还是要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提高学生棋艺和棋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3、进一步深化棋文化特色教育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激励棋文化教研组成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促自身专业成长
4、加强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本学期重点是如何掌握棋艺知识点,在教学方法和课堂巩固上下功夫,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我们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学生喜欢对局,但如何长久保持他们的兴趣,又要提高水平,这就是课堂研究的中心。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归宿点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努力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走好每一步”要成为大家的共识。结合我校的传统与优势,学校为教师尽可能多的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象围棋”特色课程,创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结束语:对照我校提出的“育德、益智、强志、养性”棋文化特色教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类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发挥特色学校效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特色学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达到一定的程度、规模,有效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