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文化校本课《中国象棋》研讨会即学期总结(20121228)
武进区潘家小学 蒋 芬
回顾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可以说是深化办学特色,宣传展示特色,争创办学特色校的一学期。象棋是中华民族文苑瑰宝,开展棋类活动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计划、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局面判断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棋类活动,提高学生对棋类活动的兴趣,为中华民族的棋类事业奠定人才基础。
课程实施价值:1.利用象棋具有迷人魅力的特点以及胜负对人的心理制约,促进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与对手进行拼搏,调动学生潜在能力。通过下棋训练,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同时锻炼智能、体能。培养他 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棋类运动是各种矛盾在辩证统一基础上的结合,在训练下棋的无限变化 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判断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判断力。通过开展棋类活动,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稳重、镇静、细心、恒心、不骄不躁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下棋是有益的活动,既能陶冶性情又能锻炼智力,还可以磨练性情。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增强记忆力和随机 应变能力,提高集中注意力。应变能力,提高集中注意力。
课程实施过程:
师资方面:2012年5月至8月,学校组织了多次专业培训,包括组建教材编写组,进行教师专业培训、设计校本课程各年级进度和教案设计等,报名参加象棋组培训的教师达22名。本学期,中国象棋教学工作由陈政新、王东明、徐向东和蒋芬四位老师担任。
教材方面:开学初,召开教研工作会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教材由蒋芬老师编写,教学内容分为象棋文化和棋艺修炼。教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由上课老师课前做自主的改正,并在课后做出反思与修正。
教学对象:我校从2012年9月开始,全校一至六年级开设棋文化小本课程,每周上一节棋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棋初,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了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报名,每个年级有一个象棋班。实施走班制。课前有学生自主到上课教室。
教学内容;一次课的主要内容分为象棋文化和棋艺修炼,一个单元安排练习课2次进行对局训练。在传授棋艺的同时,更注重在棋类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人品的教育。
教学科研:在平时,象棋老师们能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能积极外出听课学习,参加教研活动。在学习的同时,反思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并能总结后写文章上传。
学生考核:初步设想为分几块内容为学生计成绩,即棋文化方面的考查,平时成绩考察和比赛成绩。结合日常教学和各种比赛中的成绩,选拔出了一批棋感好、心理素质好、棋艺水平很高的学生,以此为基础,进入提高班,定期训练。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展望:在课程的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如,由于老师们对象棋的研究不深,棋力不够,校本培训还没有常态化,教师在教学中显得底气不足;老师们容易把校本课程上成兴趣活动练习课。课堂教学设计还不够规范。学生学会中国象棋后的提高问题,男女同学的兴趣差异向题等等,我们要积极面对问题,思考对策,希望校园象棋特色环境的建设和少先队、社区、家校合作宣传工作能逐渐启动,进一步推进中国象棋在我校的开展。
2012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