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围棋文化是从拜读何云波教授的《围棋与中国文化》开始的,他现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他也因撰写博士论文《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围棋博士”。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文中体会到的生存方式——拯救还是逍遥。红尘中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遣此有生之涯,有的负重累累活得辛苦,有的却游刃有余自在逍遥,以学术研究安身立命的何云波教授,应算是后者了。阅读过程中,何教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一卷书,一局棋,一杯酒,一盏茶,这就是我理想的生存方式。”这与我的人生愿望默默契合。何教授自己说在围棋文化的研究中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做学问有时候就是这样,找准了一个入口,你一旦进入,突然之间你会发现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何尝不是啊,当自己真正走入想要探求的研究中去,天地无限广阔,我却还是在找寻入口……
围棋是一种竞技性游戏,何教授却从中做出了许多学问,他原本研究的是俄罗斯文学,他的专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33岁就被破格评为教授也和它有关。我想:他从俄苏文学、比较文学转向围棋文化的研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什么?
其实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围棋代表了人生的两种状态,就是刘小枫有本书名叫做《拯救与逍遥》,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的是人生的拯救,他的小说提供的是一种苦难的世界,让你不得不去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所以他的文化很能代表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中一种宗教拯救的精神。而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审美式的人生追求,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研究外国的文学文化,心里总是有隔阂。而围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对审美式人生的追求,中国古人往往是把人生和艺术联系在一起,所谓审美人生化,人生艺术化,中国的人生是一种逍遥的人生。何教授骨子里是一个中国传统文人,“一卷书,一局棋,一杯酒,一盏茶”,这是他理想的生存方式。人要有理想,即使圆满总难达到,但坚持追求非常重要。
“拯救与逍遥”,我更倾向于逍遥,更能从中获得共鸣,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的喜爱就是这个原因。从何处着手呢?研究中国文化如果从读经典入手,很难再有大的作为,而我发现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中,棋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偏弱的,可供人大展身手,围棋也特别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且之前没有人对此进行过真正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再加上我本人又是一个围棋迷,于是我将围棋作为棋文化研究的切入点。我校的“创建棋文化特色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也是我人生追求上的一份坚守。回归围棋,其实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林间扫石安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真的有一种挡不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