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小学地处武进东南雪堰镇,东接无锡,南连宜兴,毗邻太湖湾度假区,是一所富有生机的百年老校。学校坚持“成功起步,走向幸福”的办学理念,践行“走好每一步”的校训,坚持“起步教育”的主张,让每个学生在历练中体验幸福,在交往中获得幸福,在关爱中享受幸福,在实践中创造幸福。起好身心健康之步,做阳光少年;起好思想道德之步,做文明少年;起好思维习惯之步,做智慧少年,为幸福的未来奠基。学校努力追求风格鲜明的办学特色,着力创建棋文化特色教育,开发并实施以棋文化教育为主、以书法教育和孝道教育为辅的校本课程,打造起步教育特色,着力从棋文化教育活动中逐步感悟人道之美,即在自然宁静中,人人遵循道德规范,处处追求做人价值。
一、通过棋文化课堂促进学校教科研
潘家小学象围棋教学从2012年9月进课堂,至今近三年,尚属起步阶段,在不断的摸索和借鉴中进行了三次调整,第一次是从2012年9月开设每周一节棋文化课,按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国际数棋四种棋开四个班,一至六年级学生按自己兴趣选择棋种在同一时间走班学习。第二次是2013年9月开始调整为一至四年级一节校本课,四种棋任课教师走班教学。第三次是2014年9月调整为一二年级进行象围棋教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围棋,二年级学生学习象棋,三至六年级的爱好者进入学校棋类社团活动。校本教材《畅游弈海》也相应进行了修改。教材版块还是分读史明智、棋艺修炼、棋道和弟子规,内容进行了精简。
学校棋类社团已形成了从班级到年级到社团的“三级梯队”建设,棋类社团进行定期培训。课堂教学重在普及,让学生知棋、会棋。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队员进入棋类社团提升棋艺。
今年的主要工作为:
1、学校成立棋文化教研组,教研组能认真践行“走好每一步”的校训,具体体现为:备好每一课、上好每节课、下好每步棋、育好每个人等。坚持起步教育的主张,体验“走好每一步”的丰富内涵,让学生的人生旅途成功起步,走向幸福。这学期共有8位老师任棋文化课,都能胜任每门课程的教学。同时,棋文化教研组能及时更新学校的棋文化专题网页,做好上传棋文化活动照片、教师教学反思和学习心得、教研活动和其它有关棋文化知识资料。
2、老师们在提高棋艺的基础上,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棋类教育教学的研究。2014年10月29日秦旭峰老师开设了一年级的围棋文化研讨课,课题为《棋艺修炼:连接 ,读史明智:弈秋》,取得良好的反响和效果。老师们参与研究如何使棋类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去,老师们把学习的收获上传到学校网站,发现有共性问题的及时展开分析研究。
二、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只有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才能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在竞争中品味生活。为此,学校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今年主要活动如下:
1、2014年4月,我校第三次承办了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我校对比赛场地、环境布置、休息用房、队员膳食等作了细致安排,确保了比赛的顺利、高效、安全,丰富了组织比赛的经验。全区中小学有23支代表队共230名运动员参加本次象围棋比赛。棋类比赛是智力与毅力的双重较量,比赛中,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各展棋艺。比赛紧张激烈,发扬了公平竞争、友谊第一的体育道德精神。本次比赛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都较去年有了明显提高。能看得出近年来各学校对象围棋活动的高度重视,象围棋运动也逐步成为学生们青睐的益智运动。象围棋运动不仅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体育运动,更是开发智力、开拓思维的良好途径,这次比赛也必将促进我区中小学象围棋运动更好的发展。我校取得象棋团体第四名。
2、今年9月至12月是学校体育节,《弈趣盎然》象围棋比赛是第二届,本次比赛,为了强调团队精神,赛制采用班级象围棋团体赛,按班级数采用循环赛。各班成立班级棋社,每班象围棋各三名,保证象围棋各1名女生。即象棋两男一女,围棋两男一女,目的是更好地推动班级棋文化建设。
3、2014年5月,江苏省首届“三建杯”象棋特色学校比赛暨苏锡常象棋特色学校交流协会象棋比赛在无锡市张泾中心小学举行,我校取得儿童甲组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5月,我校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获得象棋团体第三名。10月常州市少儿象棋升级赛象棋小组杨曾林等11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升级比赛。杨曾林升四级棋士,张子杰升五级棋士,高梦妍(女)等2人定为六级棋士,赵甜心等7人定为一级棋手。三年来,象围棋社团有90多人次参加了常州市少儿棋类定级升级比赛,4次校际交流比赛,3次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3次常州市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3次“苏锡常”象棋特色学校交流赛。
4、为提高孩子们的棋艺实战水平,增强家校联系,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我校特举办“成人VS少儿”棋类对抗交流赛。从今年9月开始,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二16:00至17:00安排活动。至今正好举行了三期,活动地点设在学校的候车广场,这样更能吸引了众多接孩子家长的参与,活动既紧张又活泼,小棋手和群众爱好者捉对厮杀,好不热闹,参赛获胜者都能获得小礼品一份。通过比赛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对局水平,更可贵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们也确实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不管输赢都表现出有礼貌、善思考的品质,符合我校提出的通过棋文化教育达到“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学校棋文化战略目的。
5、开展校际棋艺交流赛,2014年4月和10月,潘家小学和寨桥小学象棋交流赛分别在潘小和寨小举行。潘小、寨小的象棋交流活动已组织了多年,达成校际默契,成为校际交流的传统项目。每次比赛,队员、教练收获都很大,从棋理悟棋艺,从棋艺悟棋道,真正达到即锻炼身心,又提高棋艺,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寨桥小学是武进区小学中的传统强队,多次获得武进区中小学生象棋比赛冠军,两次活动都是寨小队获得优胜,但我校选手不惧强手,从比赛质量看,实力已很接近,找差距、同提高是这项活动的目的。
开展象围棋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棋类活动是培育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土壤,也是实现克己修身、自我教养、锻炼身心的道场,也是防治青少年网瘾和游戏中毒的法宝。主要表现在:
1、通过棋类活动,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爱下棋、会下棋,雨天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上经常看到学生们练练棋,聊聊棋,丰富了课余生活,更是乐在棋中。
2、通过棋类活动,学生了解到棋的一些历史与发展,以及棋类活动中蕴涵的人类文化,从而得到感染与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处事之道。
3、通过棋类活动,学生的思维方式更灵活了,反应能力更敏捷,正确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以及超强的忍耐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在由于没有学到该条规则而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学生们经常争论,有时也能自觉掌握该项规则。下棋都需要计算,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想赢棋必须认真听讲解,而且计算做题要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三、通过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素养
2014年4月“苏锡常象棋特色学校”会员单位一行二十余人,赴浙江安吉进行了一次“探寻象棋特色教育之路”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拓宽视野,汲取学校象棋特色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提高象棋教学水平。我校陈政新、秦旭峰两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学习中收获了很多感动和启发。安吉县丰食溪中心小学专职教师林有权上的一堂象棋普及课——《中炮对屏风马》,看着一年级的孩子能熟练地摆放棋子,用术语和老师交流,听着林老师每一回合的读谱孩子们即能相应地在棋盘上复盘,无不佩服林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力。老师不断启发孩子们思考各种应对方法,总是提示:“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们积极的思考。老师不仅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而且重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格。如:老师用 “儿歌式”的语言引导学生养成习惯,“轻拿棋子轻落子”“举棋不定即算错”“战胜对手有信心”。
2014年11月,中国棋文化峰会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举行。本次峰会是由中国棋院直接领导,由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广东省棋类协会主办,阳江市围棋协会和广东东湖棋院承办。这次盛会云集我国棋坛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学界、商界、政界中热心棋文化的重量级人物,围绕“三棋进校园、提升民族素质”的主题展开为期两天的讨论。我校秦旭峰老师代表学校对实施“三棋进校园”的情况作了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他的峰会征文也在评选中获得铜奖。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副主任黄建初指出棋文化研究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势头良好,这次峰会是一次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契机。围棋是开发智力、陶冶性情的良好载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军少将、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林建超认为,把围棋结合到学校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围棋推广,也是对学生教育的一大进步。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指出,围棋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三棋进校园”意义重大。“三棋进校园”是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体艺司函【2001】7号文件中颁布的。举办中国棋文化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棋文化发展中的 “三棋入校园”问题来一次内容广泛的、高屋建瓴的、深入的探讨,以期有效地梳理“三棋入校园”的发展历程,促使它更快地向前发展。
结束语:
我校在2012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管理提升、教师提优、质量提高、德育提效的四大工程。棋文化特色教育作为我校特色创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期望通过创建棋文化特色教育,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教师留恋、家长赞誉的知名农村优质学校。我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用心起好步,走好每一步,不断有进步,永远不停步,必将能为走向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