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象”上游 益智“棋”步走
——2016年度苏锡常象棋特色交流协会会员单位工作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潘家小学隶属于有“江南望县”、“花都水城、宜居城市”美誉的延陵古邑——武进,是一所有着鲜明办学个性、充满活力的农村小学。区域内有明朝蓼莪寺及王孝子墓为典型的“中华孝道园”,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董亦湘的故里,“环球动漫嬉戏谷”是现代高科技旅游胜地。学校秉承“走好每一步”的校训,让每个学生在历练中体验幸福,在交往中获得幸福,在关爱中享受幸福,在实践中创造幸福。起好身心健康之步,做阳光少年;起好思想道德之步,做文明少年;起好思维习惯之步,做智慧少年,为幸福的未来奠基。学校自2005年开展棋类兴趣小组至2012年开设象棋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建设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象棋活动,每年举办学校“弈趣盎然”棋文化节,聘请了校外业余好手来校执教指导,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校象棋文化。2016年,我校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营建学习氛围、丰富活动形式以及教学与社区联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环境育人,激发兴趣。
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后天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2016年我校在棋类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以此营造一个温馨、有趣、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心理动力。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让每一处景致都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为此,我们努力建设特色明、人气足、情感浓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的功能。学校办学治校目标、校风、教风、班风告示标语十分醒目;2012年我们在学校教学楼二楼主过道布置了棋文化长廊,地面贴上各种棋盘,学生课间就在棋盘上模拟下棋。同学们优雅漫步,脚踩“车”、“马”、“炮”、“帅”,课间充满情趣,心情豁然开朗。2015年底,学校在教学楼绿化隔离带布局,在教学楼中心位置设计了“弈趣园”,园内摆放棋桌、棋凳,棋手捉对厮杀,奋勇争先;在钟灵楼四楼走廊和象棋专用教室我们布置了宣传栏,开设了“光荣榜”、“赛事集锦”、“弈林趣事”等栏目,专用教室黑板报上开辟了“教练寄语”和“学员心语”栏目,让师生对话,把在棋类学习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感悟写在上面,为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年级各班布置象棋文化栏,定期介绍棋类知识、各级各类棋类赛事新闻、历来有名的下棋高手的成长故事等。这些都激活了学生追赶棋类明星、努力勤练素质的持久动力。全校师生每天经过的地方,都能感受到棋文化教育的启迪和教育,使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校棋类教育是针对全体师生,决不仅仅是那些能为学校捧来奖杯和荣誉的个别教师和学生。只要孩子在潘家小学入学,都能参与到棋类活动中去。学校在一二年级进行象棋普及教学,各班每周一节象棋课。“下棋的孩子更聪明”,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三思而后行”,他们经过思考、运算、记忆,并在头脑中构成各种棋路的图形,从中选择最佳的下棋方案。在学校的“弈趣园”、“棋文化走廊”上,或者是等候校车的平台上,或者是课间经常能看到同学们在那切磋棋艺、玩耍休息,时不时还讨论、嬉笑一番。这些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美好的友谊。学校还经常组织一些班级联赛、棋社联谊等活动,策划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参与到象棋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弈技能。
(三)让每一张小脸都微笑。心理学表明,师生关系不仅对教育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深远的间接影响。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棋类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快乐象棋、益智游戏”,“下象棋、交朋友”等课堂口号。教师说半句,学生应半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又能潜意识知道下棋的好处。在棋类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快乐学习、微笑问答、欣赏个性、集体教育、允许差异”。教师对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及时鼓励,不断提高他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快乐;利用集会、广播等形式宣传校内外象棋赛事,经常讲象棋学员的成功故事,以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勇往直前,奋发进取,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一专多能的新一代好少年。并定期评选校园小棋王、小棋士等,以此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棋类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参与棋类活动的无穷乐趣。
二、活动丰富,发展个性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棋类活动,通过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2016年我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弈趣盎然”棋文化节,并经常性开展各类效果显著的校际、班级社团棋类活动。
(一) “弈趣盎然”棋文化节
我校的“弈趣盎然”棋文化节,具有通俗性、广泛性、群众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而且便于学习、普及、推广。 本届棋文化节我们组织了“棋语板报”、“对局心语”、“多彩赛事”三个板块,“钟灵棋文化知识竞赛”、年级联赛、老少对弈、亲子联棋等系列活动。棋文化节,不仅是象棋技能的展示,更是对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促进,也是情趣的培养。 “下棋的孩子心理素质更好”,各项活动,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耐挫能力及善于抓住时机与面对困境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如果说竞技象棋重视的是战绩的话,那么学校的棋文化节则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继承与发展象棋的优秀传统、推广象棋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利用象棋活动促进学校常规管理
1.组织竞赛活动。在年级组,班级社团小组之间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评比活动,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好风气,能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形成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奋进的优良品质。在具体的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两周进行组内自评互评。评选组学生轮流做负责人,并推选优秀,记上标记,以获得标记数评选“体艺之星”。这样,由于每次活动学生承担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都有所不同,每次活动后的收获和感受也就不同,从而让学生对每次活动都充满新奇和热情,珍惜每次机会,积极认真地把工作做好,出色地完成任务,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所能。
2.推行自主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我校在棋类活动上大力推行学生自主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自己评活动。每月由教研处等主管部门统一下发主题活动菜单,每班学生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自己围绕每月主题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家长进教室,亲子对弈;拜高年级同学为师; “我的学棋心得”演讲;象棋、围棋名人故事会等。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开展一些活动,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三、多方结合,面向全体
棋类教学要与其它教育活动、学科教学及社会力量等相结合,全力彰显其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与棋类教学相结合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举例如下:
(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抓校内外联动,让棋类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了“走访当地弈棋名人”、“参观武进象棋、围棋协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悠久的棋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实践中我们发现棋类活动和德育活动有一定的联系,表现在:它们都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共同特征,在内容上存在着相同和交叉;但它们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如在时间的分配、资源的投入、管理和实施等方面出现重复及无序现象。棋类活动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切实指导与训练阵地,德育活动又为棋类活动提供组织优势和评价、激励的依据,从而使两者在内容上相互丰富,功能上相互充实,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以达到减轻师生负担,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实现德育教育的整体功能。
(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如下棋、种植、养殖、修理、加工等。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另外,开好家长会,让家长充分认识棋类教学对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与家长在家时共同切磋棋艺,在提高棋艺水平的同时,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营建和睦、欢快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年来,我校棋手在各类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今年4月,由我校连续第五次承办的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中。我校棋手获得两项冠军,多人获前八名,获得小学组象棋团体第一名。 5月,常州市少儿象棋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二名,多人获个人名次。10月常州市少儿定级比赛,多人获得小组前三名,升级达数十人。11月,片级校际交流赛优胜。
我们会秉持围绕“成功起步、走向幸福”的育人目标,以此为契机,枰间悟道、棋中启智,深入普及中国象棋教育,进一步全面提升象棋教育教学品牌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