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曹文轩是江苏人 ,孩提时在农村生活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其中文系任教 ,截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学术著作 ,并有一些短篇在杂志报刊上获奖 ;当时江苏少儿出版社的刘健屏联系他,称要一个能拿奖的长篇,曹文轩对作品的名字非常讲究,答应后过了半个月仍没拟定书名,刘健屏问询时他随口答复了桌上一张纸信手写的"山羊吃光了天堂草",原来想若是没有时间就不写了,不料刘健屏再次问起时把名字错记成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让他受到触动,觉得这名字里边就有一种傲骨在,由此开始了写作 。
人物简介
明子 |
在小豆村土生土长的少年,身材生得又瘦又小,脸色总是黄兮兮的 ,由于家里生活穷苦,为了赚钱偿还沉重的债务,当了木匠学徒,十五岁的时候跟随师傅三和尚和师兄黑罐一起来到两千多里外的这个城市,栖身在一个矮小的窝棚中 ,靠手艺帮人做木工活维持生计 。穷苦乡下人的出身使明子的自尊心格外敏感,伴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焦虑,意识到来自农村的自己和城里人"身份"的差异后,他将这种差异和自己在城市所遭受的待遇联系起来,尽管五光十色的城市对于刚进城的他而言充满魅力,但也让他感到莫名的自卑和压抑,产生了一种抵触和抗拒 ;明子为了维护仅有的一点存在感和尊严,面对城里人的轻视、侮辱,奋起反抗,同时抗争也透着少年的狡黠和勇敢,深知自己和对手力量悬殊,所以不会据理力争,也更不会有肢体冲突,有时近似于孩子的恶作剧;时常要忍受师傅三和尚的指使和盘剥,这让明子感受到委屈和愤怒,他没有低眉顺眼,采取了面对面的、直接的抗争,如大声反抗师傅让自己偷木材的吩咐,出于师徒之间的亲情,有时明子对三和尚的反抗也透着任性和韧性 。 |
---|---|
黑罐 | 另一少年,明子的师兄,体贴隐忍,受到明子依赖 。胆小懦弱,师傅让两人去偷工地的木材时乖乖服从 ,后因父亲生病迷上了赌钱,几乎输光所有收入 。 |
三和尚 |
明子和黑罐的师傅,凭着一身木匠手艺干活谋生,是个吝啬鬼,脑袋光秃、出门必戴假发 。既拥有父亲般的权威,又时常要两个徒弟忍受其暴力、羞辱,在明子看来凶狠甚至可恶,对工钱的分配独断专行 ;在城市人眼中,三和尚同样是在底层摸爬滚打的外来务工者 ,受到一些人的轻视、侮辱,他比较善于审时度势,有时委曲求全心甘情愿接受现实,但有时也激烈地抗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