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象”上游 “团”结“棋”步走
——2018年苏锡常象棋特色交流协会会员单位工作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执笔:秦旭峰
2018年,潘家小学象棋教育教学在区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下继续耕耘、生长、收获,展示出良好的生命力。学校在课程规划、环境布置、教学科研、社团建设及特色活动上下足了功夫。在会员单位的互相学习中汲取了许多可操作的经验,在自我探索中寻求发展的方向。现把2018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的价值认同,谋划新发展
2017年6月,潘家小学教育集团的成立,潘家小学为核心校,漕桥小学为集团分校,两校抱团发展;2018年10月,运村实验学校(小学部)加入潘家小学教育集团成为联盟学校。至此,三所学校抱着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协同一致的价值追求和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三所学校都是农村小学,要成为知名农村优质学校就需要有自己的武器,立足本校实际,整合分校资源,一定要打造集团的特色。潘家小学有棋文化特色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在谋划新一轮集团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时,就确定以“棋文化”为集团的特色项目之一。目前,漕桥小学“三棋”并进,在2018年武进区中小学生“三棋”比赛中获得象棋、围棋团体第八名,国际象棋团体第四名。
二、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新突破
潘家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尤其是学校体育课程,在集团的“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下,提出了“让每个学生过一种健康的体育生活”的体育课程理念。学校体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学校构建了“2+X+1”的体育课程体系,把象棋定为基础课程中的普适课程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教学。2018年1月,棋文化校本课程获得武进区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2月,以此项目为基础学校被授予武进区2018-2021周期体育特色学校;10月,以象棋特色教育为基础的项目研究被评为常州市第六轮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评选三等奖。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如此说来,象棋就是最好的教育之一!学校重视棋文化的隐性教育,在班级内开辟棋文化专栏,宣传“棋人棋事”。在棋文化长廊把历届学生象棋优秀人物、优秀成绩做宣传,让学生走在象棋课程的中央。象棋课上学习的绝对不仅仅是技能,而是品质、价值观、人生观。象棋课是让更多的同学爱上象棋从而爱上生活的一门学科。下棋不仅仅是关乎益智健脑,更应该是提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永不放弃”。学会象棋与专业无关,学生不可能也不需要成为象棋专业运动员,它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一种健康行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丰富的象棋活动,增添新动力
“在活动中历练,在体验中成长”,学校组织各种象棋活动,参加各级各类象棋比赛,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2018年3月,组织学生参加校际传统交流赛(潘家小学、寨桥小学);4月,第八次承办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同年改名为“三棋”比赛);6月,组织“江阴周庄”杯全国业余棋王赛潘家小学预选赛(暨校园体育节“弈趣盎然”棋类比赛),全校有365名学生参加此次比赛;5月和11月,组织100余名学生参加常州市少儿象棋定升级比赛;12月,还将组织学生校际象棋友好交流赛。
2018年4月,学校象棋队获得武进区中小学生“三棋”比赛小学象棋团体一等奖;5月,获得常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棋类比赛综合团体第二名,小学象棋团体第一名;6月,在第五届江苏省“三建杯”象棋特色学校比赛中获团体铜奖;6月,第十届苏锡常象棋特色学校交流赛中获二等奖;11月,15位象棋队员参加常州市第二届智力运动会象棋比赛,其中9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
学校自2018年3月起,每月组织象棋教研日活动,一月一主题,研究象棋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10月,潘家小学与宜兴市鲸塘小学举行棋文化特色教育交流会,潘家小学校长室、教研处、体育组代表与鲸塘小学行政团队友好相约、共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之路。
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学校、教师、学生不同程度拓宽了视野,孩子们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张扬了个性、提升了素养,始终行走在课程的中央,不断向阳向上。2018年,是潘家小学教育集团成长的一年,也是象棋课程生长的一年。集团开始打造“生长课程”,象棋作为体育与健康“生长课程”中的一员,必将成为茁壮成长的一棵树苗。
2018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