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题研究计划、活动安排
(2012.9~2013.1)
一、指导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建立小学生学英语初步的语感,培养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由此可见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感。
纵观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还是比较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是处于忽视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出现“哑巴英语”,因此教师应该致力于把基本语感的培养自然地融入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使语感教学真正地体现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为其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感的正确培养必然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我校于去年2012.3立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课题,以此为契机探寻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方法,经过上学期的准备阶段,老师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从本学期开始正式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按计划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为:“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促进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研究”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语感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建立常态化的课题组学习、研讨机制和评价标准,促进课题组教师将科研带进每一个教学片断,将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鼓励课题组教师记录日常教学点滴,并生成文本性的东西,用以反思、调整后续教学,推进课题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学术沙龙、微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提高老师们的科研水平。
(二)抓住两大研究重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1、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教学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不仅如此,教学环境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向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利用环境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环境的优化:
(1)心理环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无形的、动态的环境,如人际关系、教学气氛、群体规范、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
(2)物理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编排及自然条件等。
(3)语用环境: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并保持刺激的纯度等。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英语语感
(1)家校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学英语、用英语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不可能解决的。”由此可见,教育不单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我们更应该重视家校之间的配合,重视和家长的联系沟通,以达到共同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教育的真正价值,也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的表现,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得力助手,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2)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辅助课堂教学。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是在课外创设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它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关联,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的有效途径,搞好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四、工作安排(具体实施可视实际情况微调)
九月份:
1、组织学习课题计划,制定个人研究专题;
2、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
十月份:
1、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
2、组织英语板报设计比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
2、组织校英语整班朗读比赛;
3、组织三年级英语字母过关测试。
十二月份:
1、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
2、常州市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口语检测(整班学生,随机)
3、组织班级英语文化长廊比赛。
一月份:
1、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
2、进行本学习的课题组工作总结;
3、积极撰写课题相关的论文;
4、上交相关论文和各项材料。
武进区潘家小学
鲁利玲
20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