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3-06-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鲁利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学期总结2013.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教学的各级目标也均采用“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要求,现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多以文本为载体。走进文本,精读细品,深挖细掘,教出“英语味”体现“英语意识”,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合一是英语教学的根本所在。根据研究计划,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为“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感的研究”。我课题组具体进行了如下工作:
一、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一)利用文本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研究。
1、发掘文本,以兴趣为支点,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文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光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的英语素材,拓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此,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编写了中高年级校本阅读教材。
2、解读文本,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渠道,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语感的提升,在此我们有必要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提升其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经验体会。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的能力,体现出对语言信息的灵敏度、准确性;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自如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为了将课堂教学研究向纵深处推进,我校还积极承办了“武进区三年级英语教学研讨暨新教材培训活动”,我校两位年轻老师汤凌云和陈丽执教了Unit 6 How old are you?两个课时的教学,受到教研室老师和全区各校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其他老师也围绕提高学生语感这一主题上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题研究课,老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对课题的理解也进一步细化,在课堂上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更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加大了让学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更关注阅读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运用文本,以活动为载体,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语言实践逐步形成的,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所学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我校组织多方面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用英语的平台,其中四五六年级短剧《The little red riding hood》《The salesman at the school gate》《The frog prince》在武进区英语短剧比赛中获佳绩。
(二)语言有效输入与输出的研究。
语言的习得要经过输入、内化到输出三个环节。大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来说是重要也是必要的,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而有效地输出是输入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语言输入的质与量,保障语言输出地有效性,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保持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英语组教师大都担任班主任,有的老教师工作负担很重,任劳任怨。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英语组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校优秀教研组,并参评常州市优秀教研组。鲁燕老师就本课题申报了小课题《小学英语语篇语感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每位教师均有相关论文获奖或发表,在教学与科研结合的路上,我组教师正向更高处迈进。
三、思考与困惑
1、在没有良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境和条件下,如何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激情、用英语的热情?
2、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着缺陷,无法全面测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我们应什么样评价方式加以跟进? 
                                                                                    执笔:鲁利玲 
 2013.6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