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华家池
发布时间:2014-1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鲁利玲

 

印象华家池 
—记“千人万课”学习之旅
深秋时节,有幸来到西子湖畔,聆听“千人万课”。刚跨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就看见杨柳依依,微波荡漾,水面漂浮着绿得诱人的不知名的植物,让我俩不禁有漫步苏堤的错觉,大美华家池啊!同时也在内心期待着三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有不虚此行的感慨,享受一下“大美英语课”!
与“千人万课”同时举行的教学盛宴还有南京的“现代与经典”,两项活动均吸引了全国各地一线教师前往观摩研讨,其中英语教学界比较熟悉的王超、田湘军、林丽、主维山等老师更是在两边都授课。由于授课老师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还有很多直接采用课外教材,因此在听课的过程中真正能够搬来就用的几乎不存在,再加上大师们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更是无法复制,我们也边听边思考着,此行能自己的理念带来怎样的冲击,能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能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怎样的实惠,我们相信:“学”似步步脚印,朝朝暮暮必等顶峰;“导”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终成沧海。
三天来,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台湾老师的课和两节江苏(黄慧、林丽)的课。黄老师的课是六年级《signs》新授story time,听完这节课,我们清楚地知道阅读教学之路我们没有走偏并将继续坚定的走下去;林丽老师的课《A holiday albumProject综合语言板块教学(本人其实已经是第二次听),给我们指明了综合板块教学的新思路,很是值得一学,同时也发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起点,即便是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也不可能上出同样的味道,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是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同样也提醒我们教无定法,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台湾的两位沈老师的课虽然都没有上完,但是课堂上的点点滴滴都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生本”思想的流露:当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英语是,老师用中文解释;当学生答不出来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当孩子们面对超大词汇量的文本手足无措时,老师没有拘泥于字词句,而是更多地是让学生读懂文本,重在“讲英语”而非“写英语、考英语”;当孩子没有掌握新知时,采用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反复刺激,真正实现“learning by doing”;而且整节课老师都是轻声软语,老师讲的少学生做得多……当然,这两节课也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比如说对学情不够了解导致选材过难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再比如说课堂上的某些活动太过花费时间……但是,这就是真正的课堂,反观那些被“算计”得分秒不差的课堂我更喜欢这样朴实无华、不完美的课堂,有些活动虽然费时却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真正”主动地用英语交流的平台,是老师的放手和舍得让学生有了真正实践的机会而非“走秀式的过场”,所以,这两节课是所有课中孩子们学得最轻松、最快乐、参与面却最广的两节课。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自己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反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老师是不是做得太多了呢?就英语课堂而言,呼唤把话语权更多地给我们的孩子;就孩子的成长而言,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
最后套用一副对联:
上联:千课荟萃万人分享真知灼见
下联:专心研教一意治学处事做人
横批:厚德载物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