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健康单位申报表 申报单位(全称) |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 负责人姓名 | 胥志东 | 联系电话 | 13921092299 | 联系人姓名 | 吴新民 | 联系电话 | 13775116288 | 地 址 |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兴政路200号 | 电子邮箱 | 228949108@{域名已经过期} | 创建健康单位工作开展情况,1000字左右,可另附页。 见附页 负责人: (公章) 2018年9 月11 日 | 县(市、区)级爱卫会审核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 设区市爱卫会审核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
健康——为幸福人生奠基 ——雪堰镇潘家小学健康单位创建工作情况 学校以“成功起步,走向幸福”为办学理念,把“走好每一步”作为校训,坚持“起步教育”的主张,确立了“有健康才有发展”的理念。自开展申报“健康促进学校”活动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2017年11月成功创建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 一、健康管理 1、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年级组长、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和社区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讨论。学校形成并完善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武进区潘家小学健康促进学校章程》并张贴在校门口、宣传橱窗和年级走廊。 3、学校认真制定各项制度如:体检制度、控烟制度、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制度,让每一位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健康促进学校内容并落实于行动。 4、学校制定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将学校体育、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校园安全等工作纳入其中。 5、每年学校根据师生体检情况和对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进行摸底调查,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良卫生行为习惯,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班级板报、辅导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改进卫生习惯。 二、健康环境 1、学校建有旷达、钟灵、毓秀,聚雅四楼,桃李、孝雅、弈趣、墨香四园、逸盛、腾飞两广场,校园环境优美整洁。 2、教室、厕所等重要设施及配套设备均达到《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等要求,给全体师生提供了健康活动的场所。 3、2013年成功创建常州市节水型学校。2014年潘家片七个村委共同出资近9万元,为潘家小学提供了7套直饮水系统。提升了全校师生的在校饮水质量。并且定期进行滤芯的更换和水龙头的消毒。 4、学校重视食堂管理工作,把饮食安全当作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成立潘家小学膳食委员会,定期对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座谈会,征求家长对食堂工作的意见建议,以便及时整改和完善。我校食堂于2010年成功创建常州市A级食堂。 5、学校在校园里的中央大道西侧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涵盖面广,学生参与度高,健康意识在无声中得到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常州市绿色学校"。 6、学校成立了控烟工作小组,制定了控烟的制度,在学校显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禁烟标志、控烟横幅;并通过校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根据平时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校内禁止吸烟的禁令得到切实贯彻,实现了控烟目标。学校已成为“无烟学校”。 7、学校设有防老鼠角,“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三、健康服务 (一)健康评估 1.定期组织学生体检。体检机构和体检现场的影像资料;建立学生体检数据库;学生体检的健康档案表,体检数据汇总表,对身高、体重、生长发育、龋患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视力不良率、新发视力不良率、沙眼患病率等指标进行个体、群体评价和动态分析。 2.定期组织学校老师体检,每年体检1次。针对我校教师的身体现状,制定了详细的干预方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全体教师的体检报告进行分析,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健康知识、培训健康技能,预防疾病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 (二)健康保障 1.按照《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2012)要求,加强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开展学生近视、营养不良、超重肥胖、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控制。 2、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超过7课时,内容涵盖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大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的漂书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健康教育书籍供学生阅读。 为了提高我校的健康教育的教学水平,组织老师参加多层面的培训。我校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我校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陈美丝和陈丽锦老师获武进区健康教育基本功一二等奖。 3、学校配备有保健室,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配备1名兼职保健教师。学校保健室积极为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在宣传健康知识、培训健康技能,预防疾病等方面工作。 4、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师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一至六年级全面铺开这一课程的实施惠及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每一位老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与受益者。我校心理咨询室在旷达楼四楼,并拥有了团体咨询室,个体咨询室和办公区三个区域,成为孩子们心灵栖息的港湾!通过自学,张琴仙成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奠定了基础。心理咨询室每天都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待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咨询室同时开通了知心姐姐信箱,公开qq号码,通过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兼职心理教师给孩子们建立档案,并逐步加以完善,对于一些智障儿童,经常有耐心地进行辅导,寻找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5、潘家小学有一支师德高、素质好的体育教师团队。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7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1人,国家一级裁判员3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区政府嘉奖授三等功2人。平均年龄45岁,正是成熟期,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科研能力。体育组主持两个区级课题,他们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蒋映、秦旭峰老师参与编写《阳光健身大课间设计》并出版,他们打造的社团课程个个有特色、有亮点,象围棋、武术更是潘家小学的一张名片。 6、学校校医、健康教育教师、体育教师等接受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三)健康活动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校体育成为滋养全体师生“终身体育”的土壤。学校除了开齐开足体育课,还能开展丰富的校园群众体育活动,一心一意地为师生的健康生活、幸福人生奠基。努力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民体育工程。 1、开展充电体育活动。学校倡议每天早晨师生到校利用20分钟进行快步行走1000米,再练一项体育技能。精心设计阳光大课间活动。学校努力打造体育大课间校本化,设计校园篮球系列活动,并且自编篮球操。 2、培养良好用眼卫生习惯, 每班张贴眼保健操图和近视力表,学生每天做2次眼保健操,在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的任课老师能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纠正学生眼保健操的动作。每堂课结束教师都会鼓励学生在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缓解用眼疲劳。教师在课堂上也提醒并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用眼卫生。 每学期开展2次学生视力检查,建立视力档案,及时分析并向家长反馈。 3、开展学校大型主题活动,普及体育文化,2015年起组织全校学生体质健康大会,项目设计从集体大项,集体小项再到“全家总动员”,编排成贯穿整个学年度的体育系列活动。“全家总动员”是常年保留项目,设计每个年级学生和家长协作完成的项目。通过一至三个月的家庭锻炼,选拔进入决赛。记录孩子在家锻炼的情况,利用“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家长带动孩子或者孩子带动家长参加体育锻炼,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健康文化 1、学校结合有关节日开展健康教育,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设计健康黑板报,并进行评比、展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进步,尤其是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提高。 2、学校不定期、多渠道地向社区及家长宣传“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与意义,了解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计划,明确“健康促进学校”的内涵,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帮助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整治长效走”活动。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座谈会,邀请学校所辖社区、村委会主任共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 3、组织员工开展健康读书会、健康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沙龙等文化活动,畅通沟通渠道,建立有效和谐的人际关系。 4、每年举办以健康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如健康科普绘画比赛、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健康厨艺比赛等活动。 5、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敬老节和春节义务写春联等活动。 五、效果评估 1、教职工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知晓率达到98%。 2、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师生对健康促进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总之,师生的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健康技能、精神面貌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预防意外伤害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的办学品位也得到明显提升。今后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照标准,找出不足,把我校的健康促进工作做得更实、更好、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