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二、精读1-2小节
1.抱母亲,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变得很不平静,抱起了母亲,“我”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圈出描写我心情的两个词语。
2.交流。
板书:难过 愧疚 理解“愧疚”。
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读。“竟然”是什么意思?(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板书:没想到
3.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有三处地方写到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把句子找出来。(指名说)
(1)出示:(三段“没想到”)指名读。
(2)我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我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怎样的重担呢?课文第二小节有一段话进行了描写,读第二小节,找出句子。
4.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指名读,这段话中描写了两个画面,是哪两个?(小时候和长大以后),师引读:“小时候……长大后……”
(2)“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细细品读这两个画面,感受一下重担指的是什么?会读书的人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读懂文字里面包含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
学生交流,再出示填空: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母亲承受着 的重担;
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母亲承受着 的重担;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母亲承受着 的重担;
在我们长大远行时,母亲承受着 的重担;
在我们 时,母亲承受着 的重担。
师: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一个个困难
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5.现在你能说说我为什么难过、愧疚了吗?
A.“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体重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我”的心里很难过。
B.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
C.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的重担,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6.把你的体会融入到这些文字中,读出我的难过、愧疚。
7.(换成第二人称读)把你想到的告诉母亲吧,“在我的记忆中,您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你总是叫我们放下,让你来挑。我一直以为你力大无穷,没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指名读。师点评。
三.精读3—5小节
1.接上文,……我难过,我愧疚,当护士夸母亲的时候,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的呢?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没什么,应该的,不值一提)指名读
2.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想到这些,我更难过,更惭愧,于是,我突发奇想,我也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温馨、最感人的最后一小节。指名读。
3.配乐范读。出示: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就这样,我抱着母亲,就像小时候她无数次抱我一样。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
想读吗?(自由读)
(出示图)看着躺在怀里的母亲,我又会想到……想到……
4.出示:
在我的记忆中,
你总是
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
就这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在我的记忆中,
一直以为
你力大无穷,
没想到
你是用80多斤的身体,
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
如今
望着你瘦小的脸,
难过 愧疚
涌上心头……
此时此刻
就让我
轻轻地
抱着你,
轻轻地
摇你入睡。”
生默读。
5、指名读最后一节。齐读。
6、无数次抱着孩子的母亲第一次被儿子抱着,我没想到竟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同学们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这样抱着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三.小练笔
此时此刻,有两行泪水从“我”的眼角里流下来……
2.自主练笔,交流。
3.师读自己的练笔:
两行热泪从我的眼角流下来……
童年,母亲无数次的搂抱,我们都安然受之;
两行热泪从我的眼角流下来,
我第一次抱母亲,竟会让母亲如此激动,
母亲的心这样容易得到抚慰,母亲对子女的要求竟是如此的简单!
两行热泪从我的眼角流下来,
无私无悔、厚重绵延的母爱——给予的多,要求的少;
两行热泪从我的眼角流下来,
生活的平常,却浸润着爱的滋润;
……
同学们,用我们的爱心让这么多的的“没想到”变成“想到”,想到母亲无数次温馨的拥抱,想到母亲耐心的叮嘱,想到母亲牵肠挂肚的惦念,想到如此厚重的母爱我们何以回报,用我们的爱心、孝心让这第一次变成无数次。好吗?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潘家小学 杨丽娟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深意长、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记叙了由于母亲住院,护士来更换床单,就这样的一个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流淌着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这篇课文的文眼在一个“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一、感悟“抱”中之情,走进“我”的心灵。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读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就是在具体描写“我”抱母亲的情形呢? 第一次抱母亲,才发觉母亲轻,这么轻,竟然这么轻,出乎“我”的意料,“我”吃惊,“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孩子由于偶然的一抱才发觉母亲轻得那么令人难以置信。
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品一品文中第一处写“我”抱母亲的句子。想一想,这一抱,让作者抱出了怎样的感受?然后品读关键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但在处理“我为什么很难过?”这个问题时我挖掘得不够深刻,太肤浅。学生体会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发现了这一真相的儿子此时更多的是难过,难过母亲用这么轻的身子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可是母亲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泪呀,作为儿子想到这些怎能不难过?作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地去探究“我”的心情。可以有这样一些理解:“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却不知道她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母亲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心里很难过。因为当时我怕时间来不及就没有让学生深入文本细细品读,这一点比较遗憾。
二、品读“我”的叙述,感受母亲的形象。
阅读教学永远的教学手段,阅读的质量通过朗读可以充分的展现,在对文章对母亲翻山越岭的这一小节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读,读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在阅读的基础上我又抓住“翻山越岭”这个词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艰辛。由此学生体会到母亲身体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但母爱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文章最打动人的就是“我”抱母亲入睡的那小节,一切多余的讲解在这样的情景下都是苍白无力的,读好,读出情,读出感,在朗读中让爱永驻。
整堂课上,我觉得上得还是比较满意,孩子们也用情在学。大家都被文本所感动,被情所感染,这是情感充盈的课堂,是情感净化的课堂,是人性之真之美的课堂。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我欣慰我曾经与学生一起营造着爱的氛围,一种和谐的人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