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云)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个人总结
发布时间:2020-0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建云

围绕语文元素,加强阅读习惯和能力


部编版教材以《课标》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练习,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六(上)为例,教师应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中不断强化阅读习惯和能力。

如第一单元,主题是“触摸自然”,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要素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草原》一课描写“主客分别”部分,可以结合文后第3题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引领学生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入手,先初步读懂字面意思,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体会到‘蒙汉情深’”,并进行默读、圈画;

第二步,聚焦喜迎远客及主客联欢这两部分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如,主任们敬酒时说了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第三步,再次回到诗句,引导学生从“情深”“何忍别”等关键性词语中,想象老舍一行与蒙古族人民分别的情境,感受人物不忍离别的感情;从“天涯碧草、斜阳”等具有蒙古草原特色的景物中,体会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两族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再如第六单元,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安排这一要素的价值取向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说出围绕关键句文章讲了哪几方面内容,即理清文章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时,可围绕课题着重梳理行文思路,了解课文是怎么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

首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每个部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每个部分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

1、自主研读课文每个部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前三部分与最后一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说清理由。提示学生可以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

3、连起来说说作者如何一步步得出“保护地球”这一结论。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再聚焦单元中每篇课文的要素如何落实,最后选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