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学弈》教学设计
许建云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能注意停顿。
2、 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3、 会读写“援、俱、弗”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了解两人是学弈的过程,推想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并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 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的“四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中“棋”即是“围棋”,相传为尧所创,对弈双方,各执黑白,交替落子,唯有纵观全局、见微知著才能最终获胜。围棋是智慧的象征,围绕着围棋也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关于学棋的文言文。(出示课题:14 文言文二则)
2、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
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看PPT图文,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正音,明意,指名读,齐读。
二、读通课文,疏通大意
借助注音和注释自读《学弈》,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一)朗读: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借机辨别“为”的字音。
出示《学弈》课文,聚焦多音字“为”
提问:阅读文言文遇到多音字,怎样判断它的读音?
学生交流,说说三个“为”分别读什么,为什么?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说(板书:看注释)
这位同学联系上下文、参考注释来判断字音,好办法。
PPT出示三个“为”的不同字音。读好这三句话。
小结出示: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可以根据所处语境分析字义, 因义定音。
2、谁发现还有2个字音比较特殊:缴、与,平时读什么,这里读什么。
这就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区别。
过度: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感,有些地方要有停顿。
3、前后同学互相对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恰当。
PPT出示课文,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有节奏地齐读。
(二)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PPT出示要求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说说句意,前后探讨交流,再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交流句意,借机理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及“善弈者”
3、学生继续说句意,文言文中经常会读到许多“之”分别指什么呢?
PPT出示句子,分别指什么?怎么想到的?(文中找到答案)
4、举例理解“之”:《司马光》《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5、小结:“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过的内容。用“之”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简洁。通过联系上下文,读者就能推测出语句中“之”的意思。
刚才我们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准了字音,理解了意思,读通了句子,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的内容吗?PPT
6、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文言文。
读好古文,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停顿符号,你还会读吗?
读出古文的韵味PPT出示,齐读
三、理解道理
1、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结合文中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2、你觉得弈秋的两个徒弟,哪一个有可能成为高徒呢?为什么?
4、一起看板书总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示?
5、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观点PPT出示填空,学生试着说说。齐读
6、补充阅读古文《孟母戒子》 ,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作业:
1、背熟《学弈》,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搜集有关与学棋有关的告诫我们学习要专心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14文言文二则
专心致志——成为高徒
学弈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
三心二意——成为平庸
补充学习下资料: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
(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4)织:织布。 (5)辍(chuo)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 (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 (7)喧: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 (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10)引:拿来,拿起。 (11)裂:割断。 (12)戒 :告诫。 (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用什么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译文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启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