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开辟一片绿洲
发布时间:2020-07-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丽娟

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开辟一片绿洲

武进区潘家小学  杨丽娟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众说纷纭。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
  1、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刘向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朱熹 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老师还可以根据节日、主题阅读活动、学生的情绪等的不同,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轻伴中阅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很浓。
  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1)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外,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2)巧设阅读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如大部分学生都乐于猜谜,却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要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的梯子争相抢看谜语书,偶尔还会自己出几个较简单的谜面。又如:出专题手抄报,我提出一个主题,并提供今天我出题”、“心灵哈哈镜”、“友谊红飘带”、“开心乐园”、“精品屋等栏目让学生参考。学生要出好手抄报,必定得查阅各种各类的书籍、画报。也可以开人人露一手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搞一样小发明、小制作或一个生活小点子(巧剥芋头皮、除手表中水气等)作为一项作业。还可以开设成语童话城竞赛等活动。于是,《生活小窍门》《大自然奇观》《成语故事》《科技小天地》等书让学生传阅得不亦乐乎。
  3)智创趣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班级里每天确保开展10分钟阅读活动——快乐 阅读活动10分钟。每天轮流由一名学生主持(轮换也必须民主推选),做到人人参加,内容、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兴趣特长确定,有课外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有猜谜活动,有讨论会,有翱翔在生字王国认字大比拼,有查字典比赛,有小巧手科技展览,有剪报之园……多么有诗意啊!多么丰富多彩老师在没有原则的问题下,对主持人确定的主题、做法决不干涉,重在表扬学生在10分钟里的成绩,重在保证每天10分钟的阅读活动时间。全年二百多次10分钟,天天活动,天天自主。学生们说:10分钟十分过瘾!10分钟十分快乐!10分钟十分有价值!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采用卡片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设计阅读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阅读卡片,学生在阅读中有序可循,方向更为明确,也有助于逐步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把点滴收获记录下来,做到一篇一得,让他们自由抒发,写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新认识的几个字几个优美的字词几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学法领悟思想收获人物评价、释疑体会、写作鉴赏等等,均可以写。(附:心得卡)


  学生在阅读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疑难字词或问题,不能让这些不解的东西永远搁在孩子的心中,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循环,形成在阅读中不爱提问题的惰性。有了质疑卡,便于老师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附:质疑卡)

  2)运用阅读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边阅边填。学生可选择一种卡片进行初步阅读,在思考的基础上,把卡片各项填好。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多扶,即多指导,多启发,多示范,学生基本掌握填法后,就放手。填卡的过程中,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
  2、教师阅卡。教师要把阅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定期批阅,阅后,予于鼓励,引导,指正,并针对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互相参考。
  3、卡片分类。卡片积累多了,可以按记事、写人、写景、状物分类,也可以按谜语、童话、寓言等分类……把卡片按分类放在自制的小盒子里或装在纸袋里,日后使用时就能得心应手。
  (二)采用多角色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己寻找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居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的阅读,很适合充当小导演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你所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或家长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你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举行一个朗颂会,你来评,也可以聘请老师当顾问;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三、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
  1、纵向评比。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阅读一篇文章加5分,五个5分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换一面红旗。阶段评比,看谁的红旗多。面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表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2、横向评比。每个月抽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阅读卡片汇编成小报在班级之间交流。每班各有两大本,名为获奖卡片入选卡片”,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览,供大家参观学习。这样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培养学自主阅读的能力。
  3、尊重差异。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你也能阅读《寓言》了,真了不起!”“相信自己的努力,下次一定能阅读得更好。”“这个小点子真好,你帮助了老师,谢谢!……
  4、期末参评。我每学期初,提出目标,一学期来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如期完成的或不能如期完成的,阅读卡片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够的,都列入期末的一项评定成绩。而且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的各项奖励: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 ,小智星”“小明星”“爱书星……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到各种奖项,体验成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