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管理 学科渗透 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 校园环境 教育绩效 返回学校首页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组织管理>>计划总结>>一年级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年级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4日     点击次数:     作者:唐飞云      来源:本站原创

 

一年级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武进区潘家小学 唐飞云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指导,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校园、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目标:
1、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
2、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
3、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获得初步的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
4、发展学生的其它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还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模拟决策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与建议
教学内容:
1.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
2.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4.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活动建议:
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
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
4、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
5、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四:课程实施:
㈠把环境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实施相结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天一节的夕会课,对学生进行环保的主题教育;各学科教师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渗透教育,既做到“润物细无声”,又针对各科的知识和特点,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1、把握渗透课程
⑴语文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讲故事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⑵数学学科
在小学数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进行讨论、游戏等。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3)品德与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⑸音乐学科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的,这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艺术教育,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机部分。一般采用如下形式:讨论、游戏、表演,同时注意营造气氛。
⑹体育学科
在体育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在户外运动,野外郊游时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或查阅有关资料渗透环境教育。
⑺美术学科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用旧饮料瓶、易拉罐、纸盒、碎布等,指导学生制作布娃娃、烟灰缸、笔筒、小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帆船等玩具;用碎毛线、蛋壳,涂上色彩拼各式人物、动物等。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上好环保夕会课。
在夕会课上,加强对学生环境的主题教育。对一些本身是进行环境教育的素材,如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各种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等,教师们通过列举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可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二)把环境教育课程与课外活动课程实施相结合。
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从而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激发保护大自然的欲望,从而认识生态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恶果。同时还要举办环保主题的黑板报比赛、办环保绘画展览等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爱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做到几个结合: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爱鸟周、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通过在植树节时组织“我和小树一起长”植绿护绿活动、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值日、捡废纸- -----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
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pjx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34374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