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管理 学科渗透 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 校园环境 教育绩效 返回学校首页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学科渗透>>计划措施>>五年级办公室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措施
五年级办公室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措施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5日     点击次数:     作者:陆品玉      来源:本站原创

 

五年级办公室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措施
               潘家小学五年级办公室 陆品玉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我们办公室拟从“抓实课堂阵地、开展主题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综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对如何教育学生接受环保意识,确立环保理念,成为环保小卫士进行总体规划。
一、抓实课堂阵地,渗透绿色教育
课堂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涵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五年级办公室要求各学科教师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各学科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环境教育。如语文课中祖国风光、优美自然环境景物的描写;数学课中的应用题回答;品德课中的人文、环保内容;科学课中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艺体课中关于自然美、环境美、动态美、静态美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渗透效果,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开展一次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教研观摩活动。把环保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触动学生心灵,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的行列中去。
例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有的篇目直切环保主题,如五年级语文《灰椋鸟》一文,通过让学生体会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归林后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悟灰椋鸟多而快乐的原因,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如五年级综合《水污染的调查》,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计算、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水在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水污染的成因、现状、后果及对水污染的治理情况,增强环保节水意识,争取从我做起,防治水污染,保护环境。
二、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绿色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班活动、队活动,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我们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每逢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水日、世界环境日等一些纪念日,学校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专题片,或者请环保局的同志来校作专题讲座,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环境行动,让学生在大课堂、大氛围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如以3月12日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认养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内容有(1)植物种植全校播种行动(2)环保护绿行动(3)“我知道……”植物生长知识交流活动(4)“绿意角”的设计评比(5)“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金点子征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整个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内外蓬勃开展,使得环保活动向家庭、社区推广,向学生的爸爸妈妈及亲戚宣传环保意识,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三、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号召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的校本课程是《校文化》,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因地制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性。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学们在确立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室、网上查找文献资料,并把从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公园、社区、苗圃等实践基地等,仔细观察,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四、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庭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并有实际行动。如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或不限于形式和时间社区的“告别不文明、不卫生文艺演出”等。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孩子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pjx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34374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