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管理 学科渗透 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 校园环境 教育绩效 返回学校首页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学科渗透>>计划措施>>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
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8日     点击次数:     作者:吴新民      来源:本站原创

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  

武进区潘家小学    吴新民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211,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学校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如何切实抓好环境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主要工作  

1、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  

2、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发展环保技能。  

5、发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教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教学片段。我出示《世界地图》指导学生看,并问:“看到这幅图之后,身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有何感想呢?地球逐渐沙漠化的今天,在卫星拍下来的照片,为什么只有中国特别黄,而周边的国家都以绿色为主?”学生甲:“因为中国人是黄色人种,所以是特别黄。”(学生大笑)  

 学生乙:“不对,那是因为中国有黄河。”学生丙:“中国森林覆盖率很低,西北地区有黄土高原,还有不少沙漠,所以看上去很黄;而其他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所以看起来以绿色为主。”  我当即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看来他平时很注意多看课外书,知识比较广泛。又一次教比较分数的大小,我(出示题目):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100,世界各国平均值是27/100,俄罗斯的面积和中国相当,但其森林覆盖率约为70/100,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世界平均值的比一比、与俄罗斯森林覆盖率比一比、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及组织学生评讲,小结时进行环境教育,强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这样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又达到了一个环境渗透教育的目的。  

二 、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例如三年级上册、下册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  

下册第19页:例1  

1.“三(1)班、三(2)班共植树42棵,四(1)班、四(2)班共5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上册第85页第2题图、文并茂:  

2、去年我们们学校共义务植树205棵,今年种的是去年的2倍。今年义务植树多少棵?  

教学时问:为什么要种树?为什么有植树节?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上册第13页练习第4  

3、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下册第15页。通过让学生看图讨论,说出自己获知的信息。使学生发现:  

4、中国目前已知的哺乳类动物有581种,其中濒危和受威胁种数134种;两栖动物有284种,其中濒危和受威胁种数7种;鸟类有1244种,濒危和受威胁种数182种等。这样学生从小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  

此外,作为教师的我还要搜集有关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特别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如教三年级第三单元统计,在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后安排了“可怕的白色污染”这样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我把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调查——课堂交流——课后讨论”三个环节。  

1)发出调查问卷:A、你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B、你知道塑料袋有什么危害吗?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如上网、查阅资料、问家长、小组调查等)调查搜集资料。  

2)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统计数据,计算交流。如:计算一下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如果按此计算,全校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一个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再如:如果每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一下如果把你们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 )。  

3)根据以上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商讨一下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另外,还可结合65日世界环境日、4.3日爱鸟周、3.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下一代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全局出发,自身做起,在学科教学中有机、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让学生真正能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pjx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34374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