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而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也有其本身特有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它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教育,而是以育人、塑造人的灵魂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在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和投入到音乐艺术中去,接受其感染熏陶,在情感上、思想上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教育。音乐课堂中的环境渗透教育,通过音乐课本中优美动听的歌曲,使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中形象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
二、把环境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中
在音乐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音乐课教材的选择上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唱一些赞美祖国山河的歌曲,聆听和自然有关的乐曲。有条件的话,还可进行户外教学,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激发保护大自然的欲望。
三、实施途径
1、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与《环境知识》,找出其中的联系与相通之处。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标准。
2、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一是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二是教师以情施教,以情感人;三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进行环保意识的可靠保证。
3、挖掘教材内涵的环保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设计情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坚持学科渗透,深化环保教育。
5、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或演出活动中,从选题到服装道具的设计制作整个过程,大力宣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支持环保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