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管理 学科渗透 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 校园环境 教育绩效 返回学校首页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学科渗透>>计划措施>>潘家小学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和基本要求
潘家小学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和基本要求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4日     点击次数:     作者:翁惠琴      来源:本站原创

 

潘家小学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和基本要求
 
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我校要求相关学科加强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内容。在考试的试题中也要有体现一定比例的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利用少先队活动等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
 1、语文、品德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学科结合教材、要求完成环境教育内容,列入教研组工作计划,并且在教案中能体现出来,使学生认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每两周进行的备课组活动中,也要求每次都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讨论点。
在语文学科中要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比如讲《绿色的卫兵》一课,教师不仅讲出课文的语言美与风光美,还使学生懂得它在生态中保护沙土流失、减缓风速的作用。又如通过《水的脾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为的破坏环境,将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而地球如被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所以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课后或是中队活动,还安排学生开小小讨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体会、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对那些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品德与生活课要在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并日益恶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文明的进程成为一个过度利用资源使之趋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人口爆炸等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节约水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都是环境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科学巧妙地把握教学契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环保教育。如《节约水电》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知道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了增强说服力,帮助学生知道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课后布置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写一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出版一期墙报,扩大宣传面,让全校同学行动起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出一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如语文学科可以开展《人与环境》实践活动,把收集的资料通过小报形式反映出来。品德学科可以结合课本,开展宣传环保、环保法律法规活动。活动内容和过程是观察本地的环境状况,课外查找、收集环境问题的有关材料,归纳出危害性,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成因,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和可行性治理措施。
3、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数学学科要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们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发展学生的环保技能,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英语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课都有一个完整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意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每一节课,教师都可以画出图,每一单元都配备一幅挂图,在利用这些图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环保渗透。英语是一种语言,是活的东西,学英语离不开说,在说中教者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渗透。如在学习中,我们就一些词的演变,向学生讲述“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们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
 5、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其中,有很多课文内容就是和环境有关系的。例如三年级学习《水》这一单元,使学生明白水净化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学习《纸》这一单元,教师就抓住切入点,让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要向河里倾泄多少废水,这些废水对生态造成多大危害?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仅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由此还可以对其他生态问题举一反三,收益将是多方面的。
此外,科学教研组的老师紧扣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博士”的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更好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艺术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从艺术角度考察和理解环境,一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听唱、评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艺术所反映的主题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大自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从而最终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美术课则主要通过我校艺教特色的“画信”活动,让学生理解画信的意义,并且将“画信”作为环境教育宣传的直观手段,通过想象制作一些与环境教育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将教育的作用拓展到课堂之外、学校之外。
7、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要成为学生掌握信息与传播知识的一门学科,而且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促进学生们的环境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让学生能更好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学习,也为其他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学生的绿色作品,他们就会自己上传到网上,使更多的看到,了解到。
综上所述是我校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的一些环境教育的要求及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多学科、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体悟、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pjx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34374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