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
潘家小学 钮晓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精心侍弄”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阿联酋人民对改造环境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一、谈话导入,体会沙漠的特点。
1、板书:“州”,认识这个字吗?对,这是我们常州的“州”。
那我加个三点水,是什么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洲”就是指水中的陆地。而“绿洲”是有水有草的地方)
板书:沙漠中的绿洲。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读——(生读课题)
2、提到沙漠,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什么词?
老师这儿也有一组和沙漠有关的词语——
出示词串1:白茫茫的沙漠 白花花的盐碱 不毛之地 咸而板结
(1)谁来读?(指名读) 2,3人读,有问题吗?再来读读。(纠正)
(2)从这组词中你知道了沙漠的什么特点?出示“恶劣”(“从哪看出环境恶劣的?”理解词语)
▲不毛之地:毛,草木。
(3)恶劣的环境让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读出来?(指名读)
▲评价朗读感情到位的: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
让我们一起读出沙漠环境的恶劣来——(齐读)
(5)这两段文字就是课文中描绘沙漠恶劣的环境的,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句子)
在这茫茫的大沙漠中,却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看——(播放图片)看着这些图片,你又想到了哪些词?学生6,7人回答。
对比:可是,这样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城市竟然就出现在土地咸而板结,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大沙漠中。(稍作停顿)你们相信吗?(语气上扬,激昂。相机贴磁卡)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呢?大家打开书,认真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大家对这三个词语都有点陌生(出示):阿联酋 迪拜 阿拉伯(指名2,3人读)
你有什么发现?读了这段资料你就会有收获的
(出示文字资料:阿联酋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简称,由七个酋长国组成,国土面积只有8.36万平方公里,其中的97%以上的土地都被沙漠所覆盖。迪拜是阿联酋的一个重要城市。阿拉伯,是22个国家的统称,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阿联酋就是其中的一个国家,还有伊拉克,也门,科威特等。(出示阿拉伯人头像)
指名三人分别介绍。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能给这三个词重新排一下顺序吗?你为什么这样排?
齐读一遍。
3、这组词相信也难不到大家的,看——
出示第三组词:买来 挖去 填上 埋下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把它们放到句子中还能读得一样好吗?出示句子,指名读。
这四个动词在写法上要注意些什么呢?(不必说全)
想着他们的字形再读这组词。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吗?
(纵横交错:简笔画,画一个交叉的十字。是这样的吗?)(源源不断)
同学们,从这串动词和这两个成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生字“代价”)
4、引读第三小节:正如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的——(课件出示)
5、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生字最多,也是最长的自然段,让我们再连起来读一读。
6、那其他自然段读得怎么样呢?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得很准确。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还想请大家再认认真真地读一遍书,想想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吗?
2、学生自读后交流。
四、总结
那么,阿联酋的人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建设这美丽的绿洲,又是如何保护绿洲的?阿联酋人民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老师将和大家继续讨论。
五、指导写字。
请同学们观察课后的6个生字,书写的基本规律(5个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填 侍 的横笔画写法, 侍是单人旁,因为是人在做)(劣的结构要领:上下比例相等,上面的一撇要稍长些)
六、布置作业
1、对阿联酋这个国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资料。
2、完成书后第5题,写一写迪拜的美丽风光。
板书:
沙漠中的绿洲
咸而板结 代价 绿树成荫
不毛之地 精心侍弄 鲜花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