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管理 学科渗透 综合活动与学校课程 校园环境 教育绩效 返回学校首页  
  组织管理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绿色学校>>学科渗透>>教学实施>>《彩色的中国》五年级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彩色的中国》五年级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4日     点击次数:     作者:张文波      来源:本站原创

 

 

 

 教学内容:
         1、唱《彩色的中国》。
         2、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3、欣赏《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彩色的中国》,能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2、通过对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乐器介绍,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3、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收集与国歌,我国民族乐器相关的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教学重难点:
           1、自然流畅的演唱《彩色的中国》。
           2、了解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乐器。
           3、 感受大提琴音色。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 连音练习。
     二、学歌《彩色的中国》。
         1、导入部分。
            请学生说出地图上的平原和大海以及沙漠的颜色(碧绿、蔚蓝、金黄等),
         2、引导环保。
            师:“如果人类象现在这样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
            会如何变化? ”
         3、 请学生讨论并总结。
            如果继续不进行环境保护,地图上的黄色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 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威胁。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彩色的中国》。
         4、 听歌曲范唱,请生听听咱们的中国是怎样的多彩?
         5、 再听一遍,并请学生轻声哼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6、 随琴学唱歌谱。
         7、解决难点: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后半拍的休止弱起唱法。
         8、 随琴学唱歌词。
         9、 注意歌词中的连音线和圆滑线的唱法。
         10、 启发歌曲的情绪演唱。第一段歌曲抒情平缓,第二段充满激情。
         11、 激发学生唱出对祖国大好河山与中华文化的赞美和热爱用歌声激励学生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欣赏《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
        1、 初听音乐,体验情感。
        2、 老师介绍乐曲背景。
    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是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潭盾说:“一般协奏曲指的是独奏家与管弦乐团的作品,但是,这是一部多媒体协奏曲,是管弦乐团与电影之间的协奏曲,现场演出与录象演出之间的协奏曲,不只是只有音符而已。在舞台上,大提琴不规则的运弓时而发出震颤的琴声,时而发出模拟吹树叶的声音和鸟鸣。潭盾记录了最真实的民间音乐和表演,在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营造出一个没有界限的感情世界。”
      3、 续听一遍再次感受作曲家一种最原始的音乐语言,感受心灵的震撼。
    四、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 芦笙。
          在四川和云南一带,芦笙通常是木制,形状细长。音色优美。
      2、 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拨弦乐器之一,有音箱和琴弦。琴弦用羊肠制成,演奏时抱在怀中,左手按弦,右手弹拨。
      3、 马头琴。
         马头琴也是两根弦,音色优美抒情,总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大草原。
           

    附件:
Copyright (C) www.wjpjx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34374号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