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进区潘家小学 唐群益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一、初读课文,感知场面,拨动情感
1.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和水有关的新课文。(板书:水)读题。
2. 人们常把地球称为“水球”,但世界上多个国家仍然严重缺水,中国就是缺水国之一。作家马朝虎出生在我国一个缺水的地方,在他眼里,水是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3.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一遍。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 师:以你们的生活经历看,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呢?(交流)
5. 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水源充足,谁都没有把水和最珍贵联系起来。作者为了说明水是最珍贵的东西,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场面。学这篇课文,我们要注意留心场面。大作家茅盾先生教育我们,文章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就是整体阅读全文,了解大意;第二遍咀嚼,就是品词析句,理解文字意思;第三遍就是把自己的理解用朗读、用语言表达出来。请大家鸟瞰全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场面描写?(交流)板书:百里路担水、下雨天洗澡、一勺水消暑
设计意图:由课前图片自然导入本课学习,由“留心场面”贯穿全课的学习,学法渗透自然巧妙。
二、放手试读,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1. 指名学生读读这些场面描写。读得同学做到正确、流利;听的同学做到字字入耳,听出他读书中的优点。(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2. 认读文中的4个新词。请同学领读:水窖储水钥匙一勺水
3. 教师相机指导,“匙”读好轻声,出示图片理解“水窖”、“勺”,注意“勺”的字型,中间是一个顿点。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试读,试读中明确朗读要求,力求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结合图片复现词语,理解并书写,词语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不枯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字效果。
三、精读第1节,品读“挑水”的辛苦,咀嚼“水的珍贵”
1.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指读第1小节,其余同学静静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咀嚼到水的珍贵?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1)“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补充:我们这里一吨的水费是2元3角5分,缺水地方一吨的水费超过五十元,而他们的年收入不到一千。
(2)“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补充1:“十公里”,到泉边要走十公里,挑水回家又要走上十公里。老师课前做了一个调查,从我们学校到暨阳湖公园来回大约十公里,村民们为了挑上一担的水需要走学校到暨阳湖公园两个来回的路。多么辛苦的一担水。
板:苦
补充2: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多么不容易的一担水。
3.小结: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的细细咀嚼,不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水的珍贵,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村民因缺水而痛苦的生活。小小的泉眼,遥远的路程,长长的队伍,包含了多少艰辛和沉重啊,所以作者说(引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补充相关内容,充实文本。对语句的反复咀嚼品读,感受语言的质朴和表达力。
四、精读第2节,品读“洗澡”的快乐,咀嚼“水的珍贵”
1.一处很小的泉眼成了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这远远满足不了村民用水的需求。观看短片(播放《美丽的大脚》中期盼下雨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期盼,多少个月月年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这一场雨。指读,其余同学还是静静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咀嚼到水的珍贵?
3.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补充并评价。
(1)家家户户建有水窖。
(2)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板书:乐
(3)带着开心、兴奋、惊喜、快乐的心情自由读这段话。(出示孩子洗澡的语句)
(4)补充:平日里,妈妈给孩子洗脸,只是朝脸上喷一口水,抹一下。一年中,只有夏天和过年时才给孩子洗上两次衣服。现在终于有水洗脸了,有水洗澡了,有水洗衣服了,怎么能不快乐呢?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份快乐的心情?
指导句中读好:“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张大嘴巴”、“吃”,表扬不光会咀嚼文字还会用朗读来表达的学生,在学生感悟基础上再诵读。
4.孩子、大人在雨中痛痛快快地洗了一回澡,再来看看,田里的庄稼,家中的动物,路边的树木、小草也在痛痛快快地洗澡、喝水。发挥你们的想象,选择一个内容写一写,说一说。
田里的庄稼________
家里的动物________
路边的树木、小草________
5. 交流,师生评价。
6. 下雨了,庄稼笑了,动物笑了,树儿笑了,孩子笑了,所有的动植物,包括干裂的大地都笑了,他们尽情地享受了雨水的抚摸,喝足了水,所以作者说(引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对“洗澡”快乐场面的咀嚼理解,反衬了村民缺雨少水的艰苦生活。引发学生想象庄稼、动物、树木等洗澡的场面既咀嚼到了“水的珍贵”,又培养了学生“说、写”表达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五、回顾全文,贯通学法,留下思考
1.带着自己的理解,一起朗读1、2小节。
2.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留心了挑水、洗澡的场面,运用鸟瞰、咀嚼、表达的学习方法感受到了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课后,请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消暑”这一个场面。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挑水”、“洗澡”两个场面,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个场面,让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期待,为第2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点,指明方向。
板书: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挑水 苦
洗澡 乐
表达 消暑
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
在作者笔下,水是如此珍贵,但对于身处水资源充足的我们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因而,如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我以一组有关“水”的成语导入,这些成语是生活在江南水乡孩子心目中的词语,继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母亲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样形成强烈的对比。初步体会在缺水地区,水是很珍贵的。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云南旱灾,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介绍等。并能结合云南旱灾中,学生献爱心这个活动,对班级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结合《学和做》中的水的知识,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中用水情况对比学文,从而体会水的珍贵。
|